正文 第3章 幸福就在你身邊(2)(1 / 2)

現實者憤憤不平地回答道:“是的,我們是很渺小,渺小到別人偷走了我們的帳篷卻都看不見!”說完,獨自坐在一旁發起愁來。

浪漫者笑著說:“能夠在空曠的天底下睡覺,享受篝火的溫暖,不也是美妙而幸福的經曆嗎?”說完,便興致勃勃地升起篝火來。

是啊,一個人成天為金錢、地位、權力等勞碌奔波,追名逐利,最後卻變得俗不可耐,而且活得很累,以至於他們永遠感覺不到一直在身邊流淌著的幸福。

幸福,一種平等享受的權利

人生在世,誰都渴望幸福,但關於幸福,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客觀狀態,擁有財富和地位才能獲得幸福;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心中充滿陽光自然就會幸福。那麼,究竟應當如何看待幸福?

在冬日的暖陽下,有位遲暮之年的富翁到海邊散步,他看到一個漁夫也在悠閑地曬太陽,就問道:“你為什麼不打魚呢?”

“打魚幹什麼?”漁夫反問。

“掙錢買大漁船呀!”

“買大漁船幹什麼?”

“打很多魚,你就會成為富翁了。”

“成了富翁又怎麼樣?”

“你就不用打魚了,可以幸福自在地曬太陽啦!”

“我不正在曬太陽嘛!”漁夫應道。

富翁啞然,繼而頓悟。

誰說富翁不幸福呢?年輕時努力打拚,為家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到老年,把事業交給後來人,自己安然愉悅地享度晚年,回想前半生忙碌而充實,了無遺憾;誰又說漁夫不幸福呢?寧靜恬淡、不愁吃喝,這就是他心目中的幸福人生。

其實,幸福與幸福之外的一切無關,幸福是一種感覺,是心靈的一種愉悅,是愜意的感受和平和的狀態。錦衣華服、鍾鳴鼎食的人未見得是幸福的,粗衣布履、粗茶淡飯的人也未見得是不幸福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樣,標準也不盡相同,隻要是自己樂意享受的生活,其實都是幸福的。

住五星級賓館裏的成功人士與在賓館外牆邊乞討的盲丐,他們感受幸福的權利是平等的。沒有貴賤,不分等級,不同階層的人們都平等地沐浴著幸福的光華。

幸福並非遙不可及。一場酣暢的懶覺;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態;晚風中年輕的媽媽回眸凝視後車座上已經睡著了的嬰孩;男友在手機上的留言“秋涼如水,注意加衣”;推掉無謂的應酬,蜷在沙發裏看一本剛買的書……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幸福感覺的源頭。因為幸福和物質無關,所以不必去等待什麼,你隨時都可以啟程,去赴這個美好的邀約,創造一個幸福的理由,給自己一份幸福的感受。

1924年,羅素來到中國的四川。當時正值夏天,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轎子上峨嵋山。山路非常陡峭險峻,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文學家,羅素見到此情此景,沒有了心情觀賞峨嵋山的景觀,而是思考起幾位轎夫的心情來。他想,轎夫們一定痛恨他們幾位坐轎的人,這麼熱的天氣,還要他們抬著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在思考,為什麼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

羅素隨著竹轎一上一下的韻律思考著,轉眼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台,陪同的人讓轎夫停下來休息。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夫的表情。他看到轎夫們坐成行,拿出煙鬥,又說又笑,講著很開心的事情,絲毫沒有怪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也絲毫沒有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悲苦。他們還饒有趣味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的笑話,很好奇地問羅素一些外國的事情。他們在交談中不時發出快樂的笑聲。

後來,羅素在他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文中講到了這個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個著名的人生觀點: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人喜歡烈火般的刺激,有人喜歡清水般的寧靜,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