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吧,聽將軍的。”將領們商量了一會之後,達成了一致。
英軍總指揮克裏斯拉蒙特派人去和華軍談,很快就得到了答複,同意。
華軍開出的投降條件很簡單,也從來不變,隻要證明手上沒有沾染華軍的血,都會被釋放,沾了血,判刑,之後釋放,不殺俘虜,不虐待俘虜,就憑這一政策,華軍基本上沒有遇到過頑抗的敵人。
華皇得知英軍總指揮克裏斯拉蒙特所率領的西線英法土聯軍投降之後,大為高興,讓大軍向伊茲密爾方向集結。
王大山很奇怪,本來以為陛下會下令攻擊伊斯坦布爾,或者是埃斯基謝希爾和安卡拉其中一處呢。
不過,陛下既然下令了,他們都會照辦。
“陛下,是不是先修整一下,再準備下一階段的攻擊?”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問道。
華皇微微一笑,“你們啊,都是一個思維,為什麼打仗除了攻擊,就是防禦,沒有第三條路走嗎?”
“第三條路?那要麼就是不打了唄。”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嫣然一笑。
華皇笑眯眯道:“對,我們不打,他們更加害怕,這時候,就應該發揮統計局他們的長處了!我們的兵力少,而且大勝之後,正需要穩固周邊的局勢,還有整個非洲,多少事情等著我們?我們急什麼?倒是英國人,法國人和土耳其人,他們現在才應該著急。”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點頭稱是。
華軍清理戰場,集結轉移,到達伊茲密爾,同華皇會合,清算戰利品和俘虜人數,太豐盛了,俘虜總共六萬多,大部分是土耳其當地人,還有七千多英軍,繳獲的物資更是不計其數,聯軍從伊斯坦布爾出來,本來就是做好了同華軍打大仗的準備的,帶的物資很富足,這下,一下子就將華軍彈藥不足,沒有火炮,更沒有炮彈的問題,全盤解決了。
伊茲密爾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西端的愛琴海邊,是重要的工業、商業、外貿、海運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曆史文化名城、旅遊勝地和軍事要塞。
自古該城便是愛琴海沿岸農業區的中心。
伊茲密爾還保留著眾多的名勝古跡,古鍾樓,15世紀的希薩爾清真寺,以及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阿耳忒彌神廟遺跡等等。
舉世聞名的有埃菲斯希臘古城遺址、聖母瑪利亞最後的隱居地等。
華皇的臨時官邸就設在海濱的行宮,這裏是土耳其王室度假的地方。
青山碧水映襯著棕櫚樹下寬闊的海濱大道,愛琴海泛起微瀾,拍打著長長的海堤,鳳尾、銀箭等魚類頻頻躍出水麵,一群群海鷗飛掠於浪花之間,水相接,景色美不勝收。
控製了伊茲密爾和阿達納,等於華軍已經控製了整個土耳其南部地區,統計局加緊活動,聯絡組織,土耳其華粹黨活躍起來了,各地的民眾被喚起,要求廢除地主階級,土地收歸國有,期盼華國能夠向對待其他地方的民眾一樣對待他們,能讓他們有有地,解決溫飽。
華皇也下令暫時停止進攻,積極防禦,組織各地的城市政府,警備司令部和建設兵團,並且加緊建設道路。
為什麼是各地的城市政府?因為華軍所過之處,所被納入的被保護國,華國都沒有像是殖民者一樣對當地進行野蠻掠奪,除了廢除他們原有的政治體係之外,就是將各地的衙門弄起來,科舉製度弄起來。
華國早就廢除了科舉,統一了新學,但是華國之外的地區,全部照搬明清那一套,尤其是清廷對漢人的統治,華皇認為極具借鑒意義,滿人才多少?百萬人控製幾億人,國土疆域之大,不是平安了幾百年?
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居樂業,至於這個過程中發生的衝突,那都是各地衙門(當地貴族牽頭)同民眾之間的矛盾,華國各地的督撫衙門隻是幫助協調矛盾而已,並不介入,倒成了各地希望華國政府人員加大在當地的執政人數的比例。
華國在各地主要要的是城市的控製權,廣袤的農村,隨便當地人自行去搞,幫他們將封建社會頂峰的一套製度弄起來,就這麼簡單。
這個過程,顯示的華皇的愛民,華皇的氣度,顯示的是華國要帶領亞非各國民眾過上溫飽生活的美好藍圖,錯綜複雜的民族糾紛,也在強大的華國協調下,大為緩和,有紛爭,就劃分好各自宗教信仰的區域就是了,互不幹涉,沒什麼好吵的,矛盾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有一個強有力的老大,下麵沒法吵起來,而且這個老大還不介入當地的曆史矛盾,一碗水端平,就更加吵不起來,正常人還是盼著過上溫飽生活,就滿足了的。
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沒有想到華皇能不打,這種局麵下,任何一個人肯定都是大舉進攻嘛,更沒有想到,在華國一句要控製整個亞洲和非洲之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居然真的做到了?
這裏麵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統計局的功勞,華國的本體和華國外部的發展,還有華皇對待各地民眾的姿態,都是統計局不停的散布到這些落後地區去的。
讓這些地方的人,原本腦中就有一個概念,華國的好,和列強殖民者的‘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