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仁主英主(1 / 2)

是夜,枝江縣縣衙內院,縣令熊闊海設宴為高長恭一行人接風洗塵。

高長恭沒有推辭,若是推辭,一來顯得自己不近人情,二來也正好看看這枝江縣的官吏。憑後世的經驗,在酒桌上隻要保持清醒,是最能看出一個人是刻意的逢迎拍馬,趨承獻媚,亦或是稍借酒興,展示自己的文采等等。

隻可惜,高長恭沒見到借酒吟詩的才子,而是一群阿諛奉承之輩。唯獨那縣令還頗為矜持,高長恭不免對他高看一眼。不過高長恭也不急著下結論,等明日看完那幫文士的辯論,再來琢磨這枝江縣的官吏。

席間眾人敬酒,高長恭都是淺嚐即止。熊闊海看高長恭沒有太多表露,更是小心翼翼,怕眾人呱噪惹得高長恭不高興,在請示過高長恭之後,便遣散了眾人。而枝江縣的一眾官吏,見上官無意多談,也都沒有腆著臉去攀談。

人散酒歇之後,一夜無事。第二日,那十來個文士早早的便來到縣衙門前,而且每人還有不少相熟之人前來捧場。路人見著眾人相聚,多數也前來湊個熱鬧,景象著實比昨日的情景好了很多。

當先一人開聲說道:“眾位、眾位,眾位且先聽在下一言。在下乃城東許世斌,昨日我等幸蒙高人指點,頗得內中精要。今日我等來此,力陳時弊,述民疾苦。昨日我等所言,皆為書中之言,沒有切中要害。今日便先由在下開始,若有不足之處,還望眾位指正。”說罷,這許世斌便作一揖,開始陳言:“現今是十月中旬,已入深秋,今年幸得天佑,我枝江秋汛已平安度過,眼下所慮之事,當為過冬。如今荊州易主,枝江方定,雖然有賴縣令念及百姓,降了大齊,隻是大戰方休,而過冬則需去荒郊野外伐木取材,難免不會出現流匪。所以在下認為,由縣衙出麵組織眾位鄉親一起出去伐木取材,到時候我們人多,聲勢*隆,流匪必不敢有所為。”眾人聽過之後,深覺有理,於是紛紛響應。而其他的文士,眼見風頭被這許世斌搶去了,於是便有人不甘落後,馬上站出來說道:“許兄一番高論,確實是為民所慮。不過許兄所言,秋汛已然平安度過,在下卻是不敢苟同。”許世斌當即作一揖,說道:“哦,不知仁兄有何高見,還請賜教。”

這人還作一揖說道:“在下錢友信,許兄想是一心在家讀聖賢書,卻不知,我枝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多丘陵,間有山衝畈地,東南屬平原,湖泊密布。因東南屬平原,所以良田多在東南,而東南地勢過低,且湖泊密布,故年年梅雨開始,我枝江良田或多或少都又損失,所以在下認為,應當趁此秋汛方休,冬日未到之時,興修水利,免得冬日土硬,不便動工。”圍觀眾人,聽得此言,紛紛點頭稱讚。

而周圍文士亦是稱道不絕,有了許世斌和錢友信的開頭,眾人也開始暢所欲言,談及時弊。眾人不覺,已是日上當空,周圍圍觀之人亦是聽得津津有味。待到午時,熊闊海遣人來請高長恭前去用餐,高長恭見到熊闊海,讓熊闊海另作吃食,送與縣衙門口的文士。

熊闊海當即派人去辦,並吩咐到周圍圍觀之人,也要送一份粥餅。

待到下午,高長恭見他們辯論差不多了,便讓熊闊海去主持結束。熊闊海出現後,眾人紛紛行禮,熊闊海示意眾人免禮,說道:“本官昔日名為梁臣,實則為周屬。然,周國苛刻,漫怠我枝江多年,每與齊國交戰,我荊州、枝江之民賦役甚重,這也是本官當初降齊之緣由。現今蘭陵王受命建荊州道,天幸垂憐,蘭陵王仁心愛民,請得聖旨,減賦降稅,讓我荊州、枝江之民得以休養生息。而蘭陵王為了簡拔人才,特下令命文人士子力陳時弊,眾位今日一天也都看在眼裏,眾位士子所言,直擊要害,有些情況本官也難免失察,現如今,方得要領。好了,本官也不多說了,現在本官按今日發言之順序點名,眾位覺得此人所言有理,便站於本官左手一側,若是不敢苟同,便站於本官右手一側。第一位,許世斌!”眾人分而站之。不多時,便得出成績。優者,幾十、上百人支持,劣者,寥寥幾人。

最後熊闊海朗聲道:“眾位之才,本官已然知曉,本官會為各位擬定官職,報行台。待到行台準予,各位便可各就其位,一展生平所學。”說罷作了一揖,便返身回到衙內。眾人也紛紛施禮散去,而方才選出的優者,自然成群結伴的去慶祝,劣者,也互相安慰,以待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