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為什麼“解手”(1 / 2)

1972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八十歲的老祖父坐在蝙蝠飛舞的屋簷下,喃喃講述“湖廣填四川”的故事。這是川西平原靜謐的黃昏,牧童唱起晚歌把耕牛趕回牛圈。我記得,嘮嘮叨叨的祖父帶著憂傷的情緒給我們講這段神奇往事已不是第一次,他布滿皺紋的臉在漸漸黯淡的光線中顯得特別古老滄桑。他講道——

傳說清朝初年,經過明朝末年的大亂之後,四川剩下的人就不多了。四川總督趕緊給皇上奏本說:“四川的土地肥得流油,荒著太可惜了,請皇上趕緊遷人來。”

皇上看了奏本後,點點頭,馬上喊戶部尚書來問:“愛卿,哪些省的人最多?”戶部尚書回答說:“湖廣(湖南、湖北)、廣東兩省的人最多。”

這下,皇上便下旨到湖廣、廣東,命令兩省總督遷人到四川去。

廣東總督接旨後嚇慌了,趕緊喊來戶籍司查戶口。查來查去,查到說客家話的漢人人口最多。於是總督就下令到客家人居住的州縣,叫當地官員喊客家人搬遷。嗬喲!這些客家人哪裏肯搬喲,有的哭,有的罵,不管縣官咋個催,他們都不動,說:“我們祖祖輩輩住在這個地方,一下子要搬那麼遠去,哪有這本書賣?”

縣官稟報給州官,州官又上報給總督。總督雖說可憐這些客家人,但不敢冒犯皇上,隻好派士兵押客家人去四川。

客家人男女老少被繩子拴起,連成一串串,一路哭一路罵地離開了家鄉。

祖父講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移民往事太多次,因此神情並非是想象中的那般沉重。相反,倒顯得十分輕鬆自如,甚至有幾分滑稽,仿佛在講一件與他毫不相幹的陳年舊事。

許多年以後,當我在故紙堆中爬剔“湖廣填四川”這一曆史事件的真相時,我發覺祖父的講述似乎有悖曆史的真相,因為我在族譜、典籍、地方誌和官史中很難見到一個村落被強迫遷往四川的記載。更多的,是一些臥薪嚐膽的家族,為了個人的生存發展和家族的綿延壯大,懷著一腔熱血和必勝的信念主動投奔四川的。他們知道,蒼天在冥冥中為他們指明了另一條生活的道路。而祖父在他的私人敘述中,卻把這次移民事件說成是跟“流放”“發配”“充軍”性質相類的事件。這到底是族譜、典籍、地方誌和官史隱瞞了事實的真相,還是祖父的私人敘事已成為所有移民的集體記憶?記憶的沉痛甚至悲哀,難道可能導致他們回避這段曆史的真相麼?

無論如何,既然清朝政府把移民填川作為一項國策,那麼祖父的敘述可能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整個“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完成以後,從外省進入四川的人口多達160萬。很難想象,沒有大規模的政府強製措施,一塊殘破的土地怎能招來如此多的移民?或許當時有的省份移民“奉旨填川”確是真事。

屋簷下的光線愈來愈暗,祖父呷一口竹筒裏的桑葉茶,接著說:

官兵押著我們村落的男男女女跋山涉水,跨州過府,一路浩浩蕩蕩向四川走去。當時老祖先們的身上隻有簡單的行李,也許是一床棉被,也許是一隻麻袋。每個人的手都被一根又粗又硬的繩子捆綁著,當他們一個一個連在一起的時候,看上去就像一群瘸腿的鴨子。

“他們屙屎屙尿怎麼辦?”一個孩子在黑暗中問道。

祖父甜蜜地笑了,因為他知道孩子們會這麼問。而且這樣的問題,以前孩子們也提及過多次。

祖父說,有一個人想拉屎的時候,就得對押送的官兵說:“官爺,我想拉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