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搞通財務出利潤
老板通財出利潤
第一節財務到底是什麼
本書的主題是“老板通財”。老板通財的“通”字可以解釋為“精通”。管理者隻有精通財務,才能夠通向財富自由之路。
一、財務的含義
什麼是財務?什麼是會計?這個問題必須得弄清楚了。很多人對這兩個概念沒弄清楚,有的人被叫做財務人員,做的卻不是財務的事情。
財務的概念包括了兩個中心詞,第一個是使資本增值。
在一個企業的經營過程中,老板所投的錢就是資本。馬克思對資本是這樣下定義的: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就是資本。通俗地說,能生錢的錢就是資本。既然能生錢的錢就是資本,那麼資本本身就要增值,如果不能增值,就不能稱其為資本。
財務的第二個中心詞是決策活動。
資本在增值的過程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把錢存到銀行,資本能增值,但是增值非常有限。如果物價上漲的指數大於存款利息,那就是負增值。有的人去買國債,但實際它的利潤也不是很高。有的人幹脆把錢放到股市裏,股市增值的空間很大,但它負增值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2007年中國的股市確實可以稱為牛市,就好像鑽進洞裏一隻壁虎,而鑽出來的卻是一隻老虎,賺錢的人們非常開心。到了2008年,中國的股市變成了熊市,鑽進去一隻老虎,卻出來一隻壁虎。所以人們常說,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企業在資本增值的過程中,一定伴隨著增值空間的大小,隻要有增值就有負增值。同時,它一定也伴隨著兩個字——風險。這就給管理者提出了問題: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到底應該選擇增值大的經營項目,還是選擇風險小的經營項目?或者選擇介於增值和風險二者之間的項目?達到什麼程度你才能滿意?這時就麵臨著選擇,就是我們所說的決策活動。
把這兩個中心詞連起來,即使資本增值的決策活動,就是財務。
企業要想使資本增值,一定會麵臨著如何增值的問題。那麼增值從哪兒入手?
無論是把錢存到銀行或放到股市等,這都屬於對外投資活動,而企業要賺錢,靠的是經營。無論是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都要靠經營來獲得利潤。
如何經營?這就是擺在企業麵前的主要問題。在經營過程中,無論做任何事都一定要考慮兩個字——增值。如果資本不能增值,企業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一個企業家一定要具備這樣的素質,即財商。財商對於管理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管理者必須站到財務的角度思考問題,腦子裏要始終有財務的觀念、增值的觀念。
小故事買油
一個小孩,每次爸爸給他錢買東西,他都會買完東西後還給自己剩點錢。爸爸知道了很生氣,說:“每次買東西都黑我的錢,這次啊,就給你一分錢,給我買點油去。”小孩拎著瓶子就去買油了。
到了商店,等售貨員把油裝到瓶裏去,小孩一摸口袋說:“哎呀,對不起阿姨,我把買油的錢給弄丟了。”售貨員說:“你錢丟了那這油就不能賣給你了。”於是就把油倒回去了,瓶壁上還有一些粘附的油,小孩拎著油瓶回家了。爸爸看見他說:“你怎麼買這麼點油呢?”孩子說:“爸爸,一分錢隻能買這點油。而且,爸爸你看,我還剩一分錢!”
姑且不論這個孩子的行為對錯與否,他的財商觀念卻十分值得我們借鑒。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也必須具備這種素質,才能將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
二、增值的永久伴侶——風險
伴隨著企業追求增值而出現的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風險。很多企業,不管是大型、中型還是小型企業,也許曾經賺過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個億,卻在一夕之間轟然倒塌。這樣的案例非常多,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因為管理者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風險。
麵對風險,應該如何對待?多數人會選擇以下幾種態度:
1消極回避
有人害怕風險,所以不想去麵對,幹脆完全回避風險。這種做法是非常消極的。如果一個企業管理者一味回避風險,企業是難以做大做強的。他們常想,經濟危機來了我該怎麼辦?貸不出款怎麼辦?貨款無法及時回收怎麼辦?這事不敢做,那事也不敢做,最後錯過了很多機會。
2蔑視風險
有的企業管理者膽兒大得很,上刀山下火海他無所謂,風險來了更是不放在心上,他玩的就是心跳。這樣的企業老板有可能把企業做大,更有可能把企業做垮了、做沒了。
3保持中立
保持風險中立的人不會一味逃避風險,也不會將期望的收益定得太高而盲目承擔風險。他們會先掂量風險到底有多大,然後量力而行,既不消極逃避,也不盲目樂觀。
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要學習猶太人的做法,麵對賺錢和風險進行權衡,在兩者之間做出最佳的選擇。既能規避風險,又能賺到錢,這才是上策。
案 例宇航員的薪金要求
有一個國家要招宇航員。有三個人來應聘,一個是德國人,一個是法國人,一個是猶太人。招聘者問法國人:“你的薪金要求是多少?”法國人回答:“3000塊錢。”招聘者問德國人:“你的薪金要求是多少?”德國人回答:“4000塊錢。”招聘者又問猶太人:“你的薪金要求是多少?”猶太人說:“我要5000塊錢。”招聘者說:“你怎麼要這麼多啊?”他說:“這很簡單,我拿3000塊錢雇傭法國人為你當宇航員,另外1000塊錢直接就給你了,這樣我還剩1000塊錢。我們這是三贏!”
這是最保險的做法,不僅賺了錢,也規避了風險。所以說猶太人在這方麵做得就非常優秀,對於理財也做得非常到位。
三、財務和會計的區別
財務與人們熟知的會計有什麼區別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會計是以信息流為主線,財務是以現金流為主線,它們都是按照某個關鍵的流向定義的。通常我們說張會計、李會計挺忙的,他們在忙什麼呢?其實所有的人都是在提供信息,經過加工的信息最後會彙集成主要的三張表,即人們常說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而財務則是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體現的是企業和各方麵的關係。
第二點區別是麵向的時間不同。會計算賬時必須資料齊全了才能算,這些資料必定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因此會計主要反映過去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反映企業在過去做得怎麼樣;而財務所麵對的是未知的事情,麵向未來,麵向沒有發生的事情,它要考慮怎樣使資本增值。
財務和會計的第三點重要區別是職能上的區別。財務有預測、決策、計劃和控製等職能。舉個例子,如果市場中有許多投資項目擺在麵前,老板應該投哪個?這個時候,財務就該發揮作用了。財務首先要預測各個項目能賺多少錢、有多大風險,然後做出決策,拿定主意投資哪個項目。接下來還要好好計劃如何實施投資,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最後,在實施的時候要對整個投資過程進行控製,糾正錯誤發展傾向,保證實現資本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