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費者支出模式和消費結構消費者支出模式是指消費者收入變動與需求結構之間的對應關係,也就是常說的支出結構。如果消費者支出模式發生變化,那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消費者支出模式主要受消費者收入的影響。隨著消費者收入的變化,消費者支出模式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西方一些經濟學家常用恩格爾係數來分析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恩格爾(1821—1896)是德國統計學家,他在1875年研究勞工家庭支出構成時指出:當家庭收入增加時,多種消費的比例會相應增加,但用於食物支出的比例將會下降,用於住房和家庭日常開支的費用比例保持不變,而用於服裝、交通、保健、文娛、教育的支出比例將會上升,這被稱為“恩格爾定律”。恩格爾定律簡單表示為:
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總額/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企業從恩格爾係數可以了解市場的消費水平和變化趨勢。恩格爾係數越小表明生活越富,越大則生活水平越低。因此,恩格爾係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城市、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參數。聯合國糧農組織曾提出一個劃分貧困與富裕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大於60%為絕對貧困;在50%~59%為勉強度日或稱為溫飽;在40%~49%為小康;在30~39%為富裕;29%以下為最富裕。消費結構指消費過程中人們所消耗的各種消費資料(包括勞務)的構成,即各種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關係。優化的消費結構是優化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客觀依據,也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的基本立足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①恩格爾係數顯著下降,目前大都下降到20%以下;②衣著消費比重降低,幅度在20%-30%;③住宅消費支出比重增大;④勞務消費支出比重上升;⑤消費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比重上升。分析消費支出,有助於了解企業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把握市場機會,確定市場營銷策略。
(三)消費者儲蓄和信貸情況消費者的購買力還要受消費者的儲蓄和信貸情況的直接影響。消費者個人收入不可能全部花掉,總有一部分以各種形式儲蓄起來,這就是一種推遲了的、潛在的購買力。消費者儲蓄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銀行存款;二是有價證券。當收入一定時,儲蓄越多現實消費量就越小,但潛在消費量愈大;反之,儲蓄越小,現實消費量就越大,但潛在消費量愈小。企業營銷人員應當全麵了解消費者的儲蓄情況,尤其是要了解消費者儲蓄目的的差異。儲蓄目的不同,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量、消費模式、消費內容、消費發展方向往往不同。這就要求企業營銷人員在調查、了解儲蓄動機與目的的基礎上,製定不同的營銷策略,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產品和勞務。消費者不僅以其貨幣收入購買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可用個人消費信貸來購買商品。所謂消費信貸,就是消費者憑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權,然後按期歸還貸款,以購買商品。這實際上是一種超前消費。消費信貸允許人們購買超過自己現實購買力的商品,從而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需求。但當一個國家或一個特定市場中的消費信貸比較普遍和發達時,除了增加當期的購買力,也會對未來的某個時期的購買力產生抵減作用,即過度借款消費,會使市場的需求在達到消費者還款高峰期時,引起相應的需求疲軟和市場蕭條。營銷人員對此應有相應的估計,以掌握信貸所引起的市場需求變化的趨勢和規律。同時,消費信貸還是一種經濟杠杆,它可以調節積累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當市場供大於求時,可以擴張消費信貸,刺激需求;當市場供不應求時,可以收縮消費信貸,適當抑製、減少需求。此外,消費信貸還有助於調整產業結構。
三、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指影響企業生產和經營的物質因素,如原材料、能源、自然資源等。它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空間和物質來源,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可以說,人類發展的曆史就是與自然關係發展的曆史。自然環境的變化與人類活動休戚相關。自然環境的優劣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且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使經濟環境、技術環境、人口環境等均受到聯動影響。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為三類:一是“無限”資源,如空氣、水等;二是可再生的有限資源,如森林、糧食等;三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如石油、煤、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是進行商品生產和實現經濟繁榮的基礎,和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緊密相關。由於自然資源的分布具有地理的偶然性,分布很不均衡,因此,企業到某地投資或從事營銷必須了解該地的自然資源情況。如果該地對本企業產品需求量大,但缺乏必要的生產資源,企業就可以在該地投資建廠,當地生產,就地銷售,可見,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狀況往往是吸引外地企業前來投資建廠的重要因素。自然環境對企業營銷的影響還表現在兩個方麵。
(一)自然資源短缺與利用現在人類所使用的能源,主要還是從自然界取得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屬於常規能源,它們都屬於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隨著工業的發展,能源短缺的問題不僅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嚴重,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也越來越突出。例如,我國資源從總體上看是豐富的,但從人均占有量看又是短缺的,近幾年,資源緊張使得一些企業陷入困境,迫使企業尋找替代品,降低原材料消耗。能源的短缺也會對企業營銷活動造成威脅和不利的局麵。如果在21世紀對於這些新型能源,如太陽能、核能、氫能等的開發和利用在技術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那麼將有可能使整個人類自實現工業文明以來所形成的社會生活秩序發生可怕的混亂,而那些能夠及時掌握和開發出新能源並實現商品化的企業,將具有更為有利的營銷機會。所以,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在積極地研究和開發新型能源技術。隨著汽車向個人消費的普及,中國從1997年起已從石油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國,而且對於世界性石油資源的依賴也變得越來越強。因此,提供省油的汽車產品和尋找石油替代品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