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偶遇(2 / 2)

“請問掌櫃在嗎?”秦虎走進去看進裏麵無人便叫喊道。

“誰啊?”一個看起來七十幾歲、走起路來步步蹣跚的老人從後台走了出來。

“你是誰,來這幹什麼?”老人漫不經心的問道。

“買劍。”

“劍都這兒啊,你隨便看吧。’’老人隨意的說道,坐在椅子上似乎睡起覺來了。

看到老人如此服務態度,完全沒有後世顧客就是上帝的覺悟啊,不管他了,此時秦虎已被架上一把把劍吸引住了。

秦虎不停的把架上的劍一把把拿起來仔細的觀察、挑選,但其中一把也沒有他看的上眼的。

因為這些劍雖然看起來都十分的華貴、美麗,上麵鑲嵌著各種好看的圖案,有點劍穗是翠玉、有的是羊脂白玉看的人眼花繚亂,但它們都好似女人一樣,隻讓秦虎感到柔弱,而沒有劍本身具有的獨特氣息。

想不到,堂堂百年老店,還號稱“名劍堂”居然拿不出一把好劍出來,可悲可悲啊。”秦虎不由對老人感慨道。

聽到秦虎的話,原在假寐的老人不禁被秦虎的話感到吃驚,原本目目無神的雙眼,也變的精光閃閃。

“少年人,你知道何為劍嗎?”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鹹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劍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曆朝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故流傳至今,仍為世人喜愛,亦以其光榮曆史,深植人心,所以劍才可以曆傳不衰。

劍創始自軒轅黃帝時代。據黃帝本紀雲:「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又據管子地數篇雲:「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製之,以為劍鎧」。以上兩說,似黃帝與蚩尤,均己製劍為兵。

而自黃帝至東周,大多以銅鑄劍,劍質頗佳,煉製技術亦逐漸進步。春秋戰國之時,並定劍製,詳言製劍之法。周禮考工記雲:「周官桃氏為劍,臘廣二寸有半,兩從半之,以其臘廣為之。莖圓長倍之。中其莖,役其後,身甚五其莖,重九鏘﹝按:周禮六兩半為一鏘﹞,謂之上製,上土服之。身長四其莖,重七鏘,謂之中製,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重五鏘,下士服之」······

秦虎在老人麵前從古到今談論劍器,說到當今,卻搖搖頭說:而在當今世家子弟、富賈商人隻是把佩劍當成一種潮流,一種裝飾,這是劍的悲哀啊,更是時代的悲哀啊。

秦虎拿起架上劍,撫摸著劍,似乎在對劍說:你本不該出現在這裏,醉生夢死的地方不是你的歸宿,戰火彌漫的疆場才是你去的地方。

“看來,少年你是個知劍、懂劍的人啊。”我不如你啊老人悲傷的說道。

“王師傅在嗎?”此時門外傳來一聲似乎秦虎熟悉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