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掠掠有些褶皺的衣服說道“我聽聞陛下命思仁你前往益州剿賊所以........”,高進見董和有些支支吾吾便仔細的問了一遍,原來董和也想和自己一同前往益州,
一是董和隨是南郡人但是祖上本是益州巴郡人士所以董和也想和故鄉盡一份力,二是董和因為在洛陽沒有什麼根基所以經常受到來自洛陽本地的士族們的擠兌,
因此在洛陽一直過的十分的不順心,所以當聽到高進要前往益州,董和就來找高進希望同高進一起前往益州。
高進知道後十分高興,現在他就缺人才特別是董和這種文士,高進答應董和之後便去軍營尋找張遼和張合,高進來到兵營之後向巡視的士兵詢問,才知道張合不在營中,外出領取軍用物資。
張合張遼均是奉各自州牧之命前往洛陽領取軍用物資剿滅州內盜匪賊寇,其實雖然名義上是領取軍用物資去剿賊,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經過黃巾之亂後各個州牧們的權利越來越大根本不缺物資。
但是有可以拿的物資,所有的州牧們都是抱著不要白不要的心態,所有沒過一段時間就會派人到洛陽去領取物資。
張合不在高進就徑直去了張遼的營帳之中就見一帳內一身穿黑甲的,麵如紫玉,長髯如瀑的壯漢正拿著一本兵書津津有味的看著。
張遼聽到有人走進來之後便放下了手中的書抬頭問道“你是和人,此處乃是軍營重地,你是怎麼進來的”
高進回到道“我乃益州牧,鎮西將軍,高進高思仁,聽聞張軍侯之神勇,特來邀請你一同前往益州為大漢剿滅反賊。”高進進來之前就想好了說辭,如果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讓張遼跟著自己是完全不可能的,張遼雖然是寒門子弟,
但是祖上曾是世家雖然後來落魄了,但是祖上留下了大量的兵書所以張遼本身就是個有能力的知識分子,古代的知識分子們都重名聲,以高進的名聲想招募知識分子是不可能的,隻能以為大漢剿滅反賊的名義進行招募才有可能讓他們來幫助自己。
張遼聽到之後想了一下之後說道“遼乃是大漢子民,為大漢出力乃是理所應當的事,隻是遼乃是丁並州手下的軍侯,沒有調令屬下無法自己做出選擇”
高進一聽張遼這麼說就知道有戲,沒有調令不能跟自己走,反過來就是有調令就能跟自己走,高進立刻就告別了張遼之後又跑回了城中讓何進給自己開一個調令,把張遼調到自己的益州軍中。
張遼雖然是丁原的手下但是屬於武官,何進是武官之長任然有權利調動張遼,拿到調令之後高進又騎快馬回到了軍營之中找到了張遼將調令給了張遼,張遼看到調令之後便同意了跟隨高進前往益州。
做完這一切之後已經是黃昏時分了高進便騎馬回家去了。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