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元戲曲有陽秋(1 / 2)

正是因為在填詞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功,王國維開始將興趣愛好轉向了戲曲,從而在學術研究中又“搶占”了一個製高點。其代表作品就是戲曲史方麵的開拓之作《宋元戲曲史》(又名《宋元戲曲考》),而這離不開王國維本人獨到的文化視野。

《宋元戲曲史》是王國維東渡日本後寫的。因為辛亥革命爆發,王國維和羅振玉避居日本,王國維聽從羅振玉建議,開始以“返經信古”、“守先待後”自任,學術興趣逐漸由文學轉向史學。在興趣轉向還沒有完全完成時,商務印書館約請他撰寫《宋元戲曲史》,這就使得王國維有機會將他曆年來的戲曲研究成果作一總結性撰述,且此時經濟上依賴羅振玉,雖稿酬不多,然不無小補,於是他欣然應允,並在3個月之內迅速完成。王國維在1913年1月5日致繆荃孫的信中說:“近為商務印書館作《宋元戲曲史》,將近脫稿,共分十六章。潤筆每千字三元,共五萬餘字,不過得二百元。但四五年中研究所得,手所疏記心所儲藏者,借此得編成一書,否則荏苒不能刻期告成。惟其中材料皆一手搜集,說解亦皆自己所發明。將來仍擬改易書名,編訂卷數,另行自刻也。”王國維隻花了三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並不意味著《宋元戲曲史》是一部粗製濫造的作品,相反,它是在許多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一氣嗬成之作。正如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的序言中所說的那樣:

往者,讀元人雜劇而善之;……輒思究其淵源,明變化之跡,以為非求諸唐宋遼金之文學,弗能得也;乃成《曲錄》六卷,《戲曲考源》一卷,《宋大曲考》一卷,《優語錄》二卷,《古劇腳色考》一卷,《曲調源流表》一卷。從事既久,續有所得,頗覺昔人之說與自己之書,罅漏日多;而手所疏記,與心所領會者,亦日有增益。壬子歲末,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寫為此書。凡諸材料,皆餘所搜集;其所說明,亦大抵餘之創獲也。

可見,王國維是在《曲錄》、《戲曲考源》、《優語錄》、《唐宋大曲考》、《古劇腳色考》、《曲調源流表》等文的基礎上完成《宋元戲曲史》的撰寫。而王國維由詞轉向戲曲,與他那敏銳的眼光和振興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摯之心是分不開的。因為在王國維那個時代,尤其是在他以前的時代,對戲曲都不甚重視,甚至可以說是毫不重視。曲學名家吳梅曾執教北京大學,因其所授為戲曲,遂受人指摘而不得不辭職便是最好的例證。因此王國維的說:

詞曲一道,前人視為末伎,不複搜討,遂使一代文獻之名,沉晦者且數百年,一旦考而得之,其愉快何如也。

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悲,故兩朝史誌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複道。而為此學者大率不學之徒,即有一二學子以餘力及此,亦未有能觀其會通,窺其奧窔者。遂使一代文獻,鬱堙沉晦者且數百年,餘甚惑焉。

世之為此學者自餘始,其所貢於此學者亦以此書為多,非吾輩才力過於古人,實以古人未嚐為此學故也。

正是有鑒於中國古代戲曲資料的嚴重散佚和研究者的極度匱乏,王國維決定承擔起這一繼前賢,示來者的重任。其首要工作就如他撰寫《人間詞話》時編製《詞錄》一樣,搜集大量戲曲文獻,編成戲曲目錄——《曲錄》。《曲錄》初稿二卷,著錄戲曲2220本,定稿為六卷,著錄戲曲書、本子3178種,是近代戲曲總目的集大成之作。此前也有過戲曲總目,如清乾隆年間的黃文暘著有《曲海總目》,冠之以總目,資料不可謂不豐富,共分6大類,為元人雜劇、元人傳奇、明人雜劇、國朝雜劇、明人傳奇、國朝傳奇;但著錄的雜劇傳奇也不過1013種,隻有王國維著錄的1/3。而且王國維的《曲錄》是大規模的、比較全麵的通史性著錄。它全麵地介紹了宋、金、元、明、清各代的戲曲作品,並分類介紹了戲曲各個種類的作品,包括戲曲理論書、資料書。其卷目為:卷一、宋金雜劇院本部,卷二、雜劇部上,卷三、雜劇部下,卷四、傳奇部上,卷五、傳奇部下,卷六、雜劇傳奇總集部、曲譜部、曲韻部、曲目部。當然,並非在王國維那個時代沒有人重視戲劇,當時國內已經有人認識到戲曲的重要性。如天僇生就認為:

吾以為今日欲救吾國,當以輸入國家思想為第一義。欲輸入國家思想,當以廣興教育為第一義。然教育興矣,其效力之所及者,僅在於中上社會,而下等社會無聞焉。欲無老無幼,無上無下,人人能有國家思想,而受其感化力者,舍戲曲來由。蓋戲劇者,學校之輔助品也。

雖然此類宣傳有助於擴大戲曲的影響,但在實際的研究中,還是存在許多問題,遠遠落後於當時國外的戲曲研究。對於上述情況,王國維深有感觸。在《靜安文集續編自序二》中自道其轉向戲曲的緣由:“我之所以轉向戲曲,是有原因的。我們中國文學中最不發達的,就要數戲曲了。元代的雜劇,明代的傳奇,今天還留存於世的,還可以百來計算。其中雖然有文字上佳的,但是它們的理想和結構,我卻不得不認為是最幼稚、最拙劣的。國朝的作者,與之相比,雖然略有進步,但是比諸西洋名劇,兩者之間的差距不能以道裏計。這就是我所以有誌於此的原因。”有感於中國戲曲的落後,王國維決心致力於填補這一學術空白,從而取得了像《宋元戲曲史》這樣“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