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有夢想的,不同時期又有不同的夢。
青少年時的我喜歡畫畫,放學後就畫現代京劇革命樣板戲中的英雄人物,夢想以後上大學能學美術,當一名職業畫家。1973年高中畢業後,當年便應征入伍到海軍東海艦隊。入伍第二年,軍隊院校到部隊招生,已是文書的我知道連隊有名額,很想去報考,但自知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數理化基礎較差,所以臨到報名時沒了勇氣,倒是替在外出差的老鄉報了名,促成那老鄉的順利入學。這以後,上大學、當畫家這兩件大事就成了我多年的夢想,哪怕是能實現其中的一件也好,我常常這樣想。
三年後我入黨提幹,調到了部隊機關工作,由於工作節奏快,我已沒心思想畫畫的事。空閑時看些文學作品,因而愛上了文學。1978年我國撥亂反正後,各類文學期刊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創刊,我每晚看中、長篇小說到深夜,尤其是看“傷痕文學”,更是到了如醉似癡的程度,常常被作品所感染,為作品中的某一主人公的命運牽腸掛肚,對那時一舉成名的作家也頗為敬仰,夢想自己也能成為一名作家,謳歌偉大的時代。有了些文學素養,加上自己的激情,我有了動筆的衝動,開始試著寫小說,每天寫作到深夜,洋洋灑灑,字數倒不少,可就是人物性格不突出,主題不鮮明,文字不精練,自覺不滿意就擱筆了。
1985年我調到海軍412醫院工作,經常與知識分子打交道。我自知學曆低,知識貧乏,剛好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那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成了我的夢想。於是,我們幾個同事相互鼓勵,報考了當時杭州大學的黨政幹部基礎專業,我發憤苦讀,在背、記、聽、寫上下功夫,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獲得了大專文憑,實現了大學夢。
好夢有時接踵而來。我自考大專畢業後,1990年又被上級推薦到大連海軍政治學院部隊政工班學習兩年,這麼好的機會我怎能錯過?盡管夫妻分居兩地,加上年齡大,學業緊,對我確實是一個考驗,好在我一路走來順順利利,克服了諸多困難,係統地學習了政治工作理論,並做了大量的筆記,又圓了我的一個大學夢。
轉業到地方後,我被分配到廣播電視文化係統工作,利用業餘時間寫了許多散文和隨筆,並陸續有小文在報紙雜誌上發表,還加入了寧波市作家協會。雖然寫作於我僅是業餘的,但也算是與文學有緣,圓了一個小夢。最近幾年,我又喜歡上了攝影,而且攝影與畫畫往往有相似、相關之處,工作之餘,我忙於學習攝影知識,參加相關的培訓、交流,買器材,雙休日不是上山下鄉,就是走街串巷,熱衷於追光捕影,成了一名“發燒友”。幾年下來片子拍了幾萬張,也有部分攝影作品陸續在報紙雜誌上發表,還獲得過省、市比賽的一等獎,去年如願加入市攝影家協會。攝影過程是一個充滿向往、激動、奔波和喜悅的過程,雖然有時技差眼拙,但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超越自我,最終獲得成就感,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美夢,可謂樂此不疲……
一個個的夢想構成了我人生後40年生活的基本經曆。有夢總比沒夢好,關鍵是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隻想不做是黃粱美夢,隻做不想是黑夜遊夢。與許多人一樣,我雖有夢,但生活中難免有淫雨的陰沉,風雪的寒冷,“寒風”來臨時,我曾動搖、慵懶,以致退卻不前,夢想也就被吹散了。一旦風過天晴,和風拂麵,大地充滿生機與活力時,我又開始織夢,這也是我把這本書命名為“風中的夢”的緣故。
此書收集了我的一些小文,共計73篇,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行走、那些感觸四部分,大部分插圖也都是我的攝影作品。鄞州區廣播電視台的呂悅老師看了我的文稿後精心修改,並作了題材的修飾,鼓勵我出書,在區廣播電視台建台二十周年前夕,還特意對我作了采訪,做了很多前期的準備工作;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鄒大鳴老師專門為我題寫書名;《鄞州日報》原副總編,區《鄞州文史》主編戴鬆嶽老師為我作序。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水平與閱曆的局限,書中定有錯誤與不足,敬請批評指正。
錢繼鋒
201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