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道德真經?第一章》
在豫州距離洛陽東南三百多公裏的土地上,曾有一個小縣城,名曰鹿邑,古稱鳴鹿、真源、苦縣、穀陽、仙源。這裏最出名的不是它的小吃,釀酒,而是這裏曾是一位道家名人的誕生地——道教鼻祖老子,又稱老君。老君者,虛無自然,先天地而化身,是謂老君。
至於老子之名的由來,卻是有一個傳說,相傳老子乘日精駕九龍,氤氳漸小,如九色彈丸,自天而下,托孕於元君之胎。元君懷孕八十一年後,因攀李樹而生誕於左脅,元君以其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老子既生,能行九步,步生蓮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世間之苦,何足樂聞。
又傳老君乃是由太乙金仙鴻鈞老祖座下大弟子盤古元神所化。
原來世界本是一個混沌,混沌為永恒,無天地,無生靈,無善惡美醜,無恩怨糾葛,無始無終,為圓滿。不知何時,這片混沌中孕育著的無窮的靈氣在無窮的變化中也孕育了許多強大的生靈,這些生靈自變化中生,各有天性,卻不知天數。又不知何時,大道顯化鴻鈞開講,說開天辟地,動轉造化之精義,收下弟子盤古,女媧,東皇太一。
不知何時,盤古遵鴻鈞老祖法旨,以盤古斧開天辟地,以太極圖定地火風水,分清濁乾坤,開辟世界,演六道輪回,生生不息。
盤古無力支撐開天地力量而薨,元神分化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道君)開天辟地:元始持盤古斧破混沌,分天開地;老子頂天地玄黃玲瓏塔,持太極圖定地水火風,使得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演化萬物;通天無法,隻得最後演日月星辰,分山川河理。盤古元神所化三清,由於得到了開天精義,在開天辟地的同時,證得元始,為混元聖人。
那太上老君從其元神真身中分別修出“太玄清氣”、“玉玄清氣”和“上玄清氣”三種不同的境界,隱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玄清氣”推陳出新、發揚光大。更創出一門派別—名喚道教。
有詩為證:
詩曰:
一氣三清勢更奇,壺中妙法貫須彌。
移來一木還生我,運去分身莫浪疑。
誅戮散仙根行淺,完全正果道無私。
須知順逆皆天定,截教門人枉自癡。
又有人言三清乃是代表三個時期,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現在,將來。三清就是哲學中“三一”的象征,“三一”即老子《道德真經》裏麵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就是說,萬法歸一,殊途同歸。再簡言之,就一個字———道。
另一個版本是三清乃是玉清、上清、太清三大天尊,玉清之主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靈寶天尊,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同樣有詩為證:
上清道人:
混元初判道為先,常有常無得自然;
紫氣東來三萬裏,函關初度五千年。’
玉清道人:
函關初出至昆侖,一統華夷屬道門;
我體本同天地老,須弭山倒性還存。’
太清道人:
混沌從來不計年,鴻蒙剖處我居先;
叁透天地玄黃理,任我傍門望眼穿。
這也是現今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據說老君創立道教以後,不止化身三清,而是曾化身億萬,教化世人。
一次老子雲遊四方,出函穀,當年函穀關總兵尹喜見到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隻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頭望時,隻見一巨石十分奇異,如有人形,豹頭環眼,鐵麵虯鬢,一手執劍,一手執扇,五蝠飛舞,正氣浩然,不盡歎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真經》是也。後又令尹喜開隱仙一脈,在此不再詳表。
總之世事變遷,鬥轉星移,上古之事大都無考,而在這個小城中,三歲小孩都會背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