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頻繁爆發的食品質量安全事件,使中央震怒,使國民絕望,使中國產品和國家形象在國際上受到空前打擊,僅僅一個“三鹿奶粉實件”就足以使13億人,辛辛苦苦準備了七年,傾全國之力,耗費數千億元財力舉辦奧運會樹立的良好國際形象毀於一旦,我們應該把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置於國家安全和民族存亡的高度。中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製具有深刻的體製障礙,巨大的經濟約束,也還存在許多深層次的理論問題。作為農業經濟學方麵的專業研究人員,我們有義務對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控製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探討。

本書是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優質農業發展模式策研究”(02BJY070)的結項成果。經過五名國內知名農業經濟專家的匿名評審,成果以“良好”的結論一直通過驗收,其中一些專家對該成果予以了較高評價,比如“成果深化了對優質農業內涵的研究,對於深化中國優質農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本書作者具有比較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廣闊的研究視野”,“該成果運用現代經濟學,尤其是新製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進行了全麵而係統的經濟學分析,這在學術界尚屬首次”,等等。

項目研究還得到西南財經大學“十五”151工程和“十一五”211工程計劃資助,成果的出版經費由西南財經大學學術專著出版補貼基金資助,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和學生有:鄭景驥、孫小燕、餘瑉露、張磊、李婧軼、王渠、陳曉蕾、孫穎、劉英,感謝他們的合作與支持。鑒於參與者眾多,又基礎上是在讀研究生,缺乏科學研究的訓練和經驗,因而書稿中的一些引用未能注明出處,這並不符合學術規範,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加以改正。

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雖然盡夠了努力,但受到學術水平的限製,一些理論闡述還不嚴密、不透徹,研究方法、研究範式還不夠先進;由於課題研究的幾年正好是是主持人從事行政工作的幾年,因而來自實踐的調查研究顯得不夠;更喲於課題執行期間,主持人不幸患上尿毒症,帶著疾病,艱難地完成了該書稿,因而,書稿中難免有疏忽與紕漏,敬請讀者原諒!

作者劉成玉

2009年春節於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