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企業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
最後,還想就企業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的話題跟大家進行一些探討。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有體製逐步轉型,民營企業大量催生,在這樣一種大背景、大環境下,很多人對企業本身的存在價值產生了“誤讀”。特別是部分的民營企業,他們總認為:這個企業是“我”一手創業、發展起來的,所以,企業的存在價值就是為“我”服務。因此,賺錢就成了它唯一的追求,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及對社會的傷害等。企業追求收益一點都沒有錯,但核心是:企業應該是向社會、向公眾提供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從而取得社會的認可,並獲得企業不斷發展所需的收益支持。所以,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是:它必須是對社會“有益”的,它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才可能長期地“可持續發展”。
我們對國外的一些知名品牌的觀察可以發現,這些企業無不在環境保護、遵守法規、慈善事業等方麵十分在意和注重,這無疑會增加它們的成本,但即便是它們的價格高於其他品牌,但還是有大量的優質用戶信賴它們,多花錢也願意購買它們的商品或服務。這就是企業取得社會和公眾普遍認可後的力量。
所以,“摩托構架”管理模式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想通過“摩托構架”的引入,使大多數企業能夠認識到企業運行的“真諦”,掌握一套“正規”地獲取競爭優勢、促進企業發展的方法,最終成為社會和公眾所期待的企業。
113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中國有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實際上做企業也是一樣,企業必須具有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才能被社會所認可,才能長久經營下去。
做企業,必須要做到的是:遵守法規,遵守職業道德,不要做傷害社會、傷害公眾的事情!
這一點,對於那些發達國家的企業完全不是問題,因為它們已經習以為常,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中國,現實的狀況離此還有些差距,還需要一個不斷提高認識的過程。當前,部分企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的一些方麵:
第一,環保問題。企業因為要生產商品,其生產的過程多多少少都會涉及一些環保方麵的問題;此外,有一部分商品如汽車等,它們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涉及環保的問題。如果企業要應對環保要求,遵守國家的相關法規,肯定會增加成本而使其競爭力下降。
所以對待這樣的問題,不同的企業就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和做法。有的企業就跟政府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有的甚至用上了違法的方法,其目的就是不想去支付“遵守法規”的成本。這樣的做法短期內企業好像是有所“受益”,但長期下去,企業就像做了“虧心事”一樣,總有一天會爆發。到那時,企業的一世英名就會毀於一旦;員工在這樣的企業裏打工,自己都會覺得“丟臉”,一旦有更好的去處,他們會馬上離開。
所以,企業應該把所有的“聰明勁兒”用到正道上,而且,遵守法規本身就是企業應該承擔起的最基本的職責。
第二,安全性問題。這個問題比較集中地表現在食品行業。
最近,不斷地爆出食品安全的問題,有的企業因為看到別人做了“偷雞摸狗”的事情,自己也就“耐不住寂寞”,也跟著加入到“潛規則”當中。但一旦危機爆發,企業就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如三鹿奶粉、“染色饅頭”等都是例子,相信這些企業的經營者現在都後悔不及。與其現在企業破滅、自己鋃鐺入獄,還不如當初就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除了食品安全以外,其他的一些商品也存在安全性問題。
如最近總是聽到大巴車出事的報道,某高速公路上的一次側翻竟然能奪走35條生命,慘不忍睹!我們想問問這些製造商:你們生產的是大巴車還是“大馬車”?就算是事故車輛有違章和處置不當的問題,但你們生產的大巴車難道就沒有任何的安全保障嗎?為什麼隻要發生事故,車輛就嚴重變形?乘客就被直接甩到大馬路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們真的問心無愧嗎?
所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必須要對用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負責,不能因為企業的商品給用戶帶來傷害。
第三,職業道德問題。做企業,還必須要遵守職業道德,站在用戶或潛在用戶的立場上去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