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與“摩托構架”1(1 / 2)

前言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走過了三十餘年的曆程,但在2000年以前,基本上是處於短缺經濟的時代。即:在長時間的計劃經濟的環境下,造成了商品的極度匱乏,一旦放開,市場就處於饑渴狀態。在這個時期,企業隻要是能夠生產出商品,不管其好壞,都能夠賣出去,且還能夠賣出個好價錢。因此,在這個時期的中國企業,一直是順風順水,蓬勃發展。企業也沒有真正去思考市場經濟是怎麼回事?用戶的需求該如何去滿足?企業的品牌該如何去創立?但到了2000年以後,市場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從所謂的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進入了真正的市場經濟時代。

現在,很多企業的管理者感覺非常茫然,總覺得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借鑒、運用一些什麼樣的理念、方法來管理好企業,好像市場經濟是無規律可循的。

我們知道:市場經濟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它雖然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或“唯一”的結果,但它畢竟也是“科學”。既然是科學,那它就一定是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隻要我們能夠有一套科學的方法去認識這些規律,那我們就一定可以駕馭它。

企業的經營活動就好比是一部運行的大機器,按照設定的程序進行運行。有的企業管理者找不到這中間的規律,企業今天向東、明天向西;今天用這個套路,明天又換了一種方法。經營者感覺很累,下屬更辛苦,最終使得這部“機器”不能正常運轉,不能發揮出高效率。所以,我們應該將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運行的原理挖掘出來,從源頭出發,整理出一套具有邏輯性的管理模式。管理者需要把握住企業經營的精髓,理清楚管理思路、明確管理方法,讓下屬目標明確、不斷取得進步,讓企業管理的這部“機器”持續地、良性地運轉起來。這樣,企業的管理者才能找到經營的樂趣。

本人在國有大型企業及股份製企業從事技術、開發、管理工作多年,對典型的中國企業的工作思路、方法及習慣性思維方式有著深刻的了解,同時,也深知這些企業所麵臨的問題與困惑。後又進入國外知名企業工作,與國外專家一起參與企業的企劃、營銷、開發、品質管理等工作。在此過程中,本人通過學習與思考,逐漸從本源上理解了這些國外成功企業的核心管理理念、思維方式和推進方法。再對照國內企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深刻地感覺到了中國企業與國外知名企業間所存在的差距。經過本人的思考與整理,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總結出適合中國企業運作的企業戰略與“摩托構架”管理模式,供廣大的企業各級管理者參考、借鑒。

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隻是從企業存在價值的本身,以及滿足市場需求為源頭,提供給大家一種簡單但富有邏輯關係的企業管理思維方式。通過對市場經濟環境及用戶的分析、研究,提出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及其推進的方法;並針對企業經營的核心要點,提出企業管理的核心組織構架及其運行的方法,即“摩托構架”運行模式。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既是“戰場”,豈能沒有戰略!我們知道,要贏得一場戰爭,首先必須要有正確的戰略,才能去布局行之有效的各種戰術,通過各個局部戰場的勝利來保證整場戰爭的勝利。企業的經營活動道理也是一樣,企業若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企業的各個經營環節、各個管理領域就沒有明確的工作方向,其資源就不能夠被合理地利用,企業就不能形成“合力”。因此,我們要給企業的建議是:戰略決定戰術,戰術決定成敗!

企業光是明白了這個道理還不夠,還必須有一套管理的模式將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貫徹、執行下去,這就是我們的“摩托構架”。“摩托構架”這樣一個名字聽上去有點“土”,但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很容易地去理解、去記憶、去運用。

所謂“摩托構架”,即企業經營活動的三大循環:商品循環、品質循環以及核心技術循環。

商品循環好比我們摩托車的前輪,它決定我們企業經營、前進的方向。它是研究市場、用戶以及競爭對手,圍繞企業的商品、收益等展開的一條經營管理主線。通過它的不斷轉動、循環,使企業的經營活動越來越接近市場、貼近用戶,使企業不斷從“適銷對路”中獲取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