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上海居住文化特征的裏弄式住宅,是在19世紀末開始出現的,其總體布局采取了歐洲聯排式這一集居式住宅的形式,以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單體結構,最早的老式石庫門則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形式。20世紀以後出現的新式裏弄房子和30年代出現的花園式裏弄房子,其單體建築已逐漸采用了西式建築的形式和布局。
老式石庫門裏弄由於建造年代悠久,居住條件不甚理想,逐漸被新的住宅建築所替代,現在完整保留下來的已經不多,而上海西區的新式裏弄和花園式裏弄,因地段優越、環境幽靜、設施完備,建築用地也較集約,成為了上海優秀的住宅傳統形式保留下來,越來越受到居住者的青睞。
時間也有氣質
在弄堂裏打了幾個轉,從二樓支出窗外的衣架下經過,走過幾株月季、一莖絲瓜,才在最深處看到門牌——進賢路,歐洲姑娘白潔的家就掩藏在深深的弄堂裏,一段時間住下來,她已經和弄堂裏的鄰居們開始熟稔。肩踵相接的陽台、亭子間,也讓她越來越了解上海這個城市藏在摩天大樓背後的日常生活。
推門進屋前,可以在小小的前院裏停頓片刻:跨過這道玻璃門,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弄堂裏濃濃的上海住家味道,都被這道門擋在了室外。一樣是有年頭的老房子,白潔的家已經被改造得煥然一新,把時間遺留下的痕跡一筆抹殺。
因為房間不大,所以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餐廳,取代餐桌椅的是沿牆布置的長吧台。白潔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離不開網絡,索性把機箱接駁在客廳的大電視機上,配備無線鍵盤,斜倚在沙發裏上網,通過電視和facebook裏的朋友逗趣也是閑暇時的快樂。
人物介紹
白潔的媽媽是愛爾蘭人,她本人出生在比利時,從小學習法語和西班牙語,後又在倫敦和北京學習中文,兩年多前來到上海。
吧台對麵是樓梯,白色鏤空的設計,幹淨利落。白潔在樓梯扶手上繞了一圈星星燈。一樓半的亭子間現在是書房,書架上滿滿當當地放了許多家人的照片。二樓是客房,這裏剛剛住過遠道而來的爸爸媽媽。從客房繼續上樓,二樓半是寬敞的主盥洗室,三樓則是主臥室。主臥室布置簡潔,床品和窗簾都用了白潔最喜愛的顏色,桃紅翠綠。透過窗戶,看得見對麵人家陽台上的盆栽,透著居家的喜氣。
選擇上海的理由
自稱“世界人”。落腳上海,是因為這座城市時髦外表下的世俗氣息讓她著迷。
居室狀況
盧灣區進賢路的一條弄堂深處
居民大多是一些普通上海人
很難得保留下一份老上海的平民生活氣息
沿街新開了小餐廳、咖啡館
這條街道的氣質與傳統的居民區截然不同
一個南非人的中國之家
即使隻是在上海暫居,Kelvin和Ketherine夫婦倆也不願同他們的寶貝們片刻分離——客廳裏的沙發和祖母留下的古董縫紉機,各處桌上、牆上、床上的裝飾布藝,所有的麵具雕塑,牆角的長矛木鼓,洗手間裏的擺設,廚房的餐具和調料瓶,甚至連工作室裏的一大束幹花……這些東西都是從幾萬公裏之外的非洲運來的。
Kelvin對待家居布置自有他的一套,一言以蔽之:考究的時候考究,隨和的時候隨和。租下公寓後,Kelvin自己動手粉刷牆壁,但在刷牆時卻隻選了客廳四麵中的兩麵,用一種很非洲的亮黃色來上色。正對電視機的那一麵牆,Kelvin還即興發揮了一把,以刷子隨意點染,頗有印象派水彩畫的效果。
這種刷牆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Kelvin夫婦的審美趣味:“我們喜歡生動的、充滿個性美感的東西,不喜歡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難怪他倆的收藏品一般都是手工製品,而且往往具有與眾不同的外型和獨特的材質。從每間房門上的喀麥隆麵具,到來自紮伊爾、馬裏、加納的布藝,津巴布韋和科特迪瓦的木雕,埃及圖形的蠟燭,南非的手工鐵藝品……
人物介紹
擁有瑞士血統的Kelvin出生於南非,幸運地遇到同樣迷戀非洲文化的英國姑娘Ketherine,如今兩人共同生活在上海。
“家中其他飾品和家具的色彩造型都太熱鬧了,所以客廳和臥室裏主要家具便選擇了一套顏色沉穩、線條簡潔的LUXMAN。”Kelvin補充道。
選擇上海的理由
在與一屋子的非洲文物和藝術品相處的日子裏,上海漫長陰冷的冬天,不再難以忍受了。
居室狀況
位於嶽陽路的京劇院一帶
綠樹婆娑,幽靜醉人
這裏的環境幽靜
每間房間都有寬闊的長窗透光
窗外就是一片綠蔭
另一番用心
上海人移居澳洲,首要克服的是寂寞;澳洲人移居上海,最難習慣的大概是擠迫了。所以當Marcaux Sainsbury女士決定把家安在長樂路上這棟新式裏弄住宅時,她的家人無不擔憂:習慣了寬敞的澳洲別墅的他們,如何適應精致的上海住房。
Marcaux倒是胸有成竹,她並不擔心擁擠的問題,她堅持:“小空間有小空間的做法,有小空間的味道。”況且這套裏弄房雖夠不上寬裕,結構倒也緊湊合理,功能單元五髒俱全:一樓兩間朝南並列房間分別為客廳和餐廳,北麵是廚房、樓梯、客衛和儲藏間,二樓、三樓可做臥室,最可貴的是,底樓甚至還有一個麵積不算小的花園。
能夠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擁有一座花園,入鄉隨俗的Marcaux承認自己也是偷著樂。從選購一瓦一磚,到打理一草一木,女主人事事親曆親為,樂此不疲。Marcaux自幼在植被茂盛的澳洲生活,花園設計對她而言最簡單不過,仿佛無師自通,是與生俱來的本領,“我的方法是用各種植物把花園裝滿就行了,當然要做到錯落有致,感覺豐富而有層次”。
人物介紹
Marcaux來自澳洲。安家上海前,她曾在泰國生活過多年,對東南亞文化和當地人的生活習性有一定了解和認同。
在家居布置上,Marcaux是個因地製宜的現實主義者,利用當地特產、當地材料、當地藝術來裝點她在世界各地的家園,是她的一貫宗旨。創造一點與眾不同的樂趣,或許就是解決小空間的最有效手段。
選擇上海的理由
在上海生活多年後,Marcaux已經成功地將自己變成半個上海人。
居室狀況
位於長樂路一條弄堂的深處
鄰居都是普通上海人
沿街的商店也都是平民風格
這種居住氛圍讓Marcaux感覺自在
她很快融入本地人的生活
溫情可待永遠
在李光程和艾莉家裏,既有中國的渾厚、英國的端莊,又不乏意大利的華麗;兩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經曆,都清晰可辨。在英國一待十四年的李光程,差不多十年前在倫敦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後就開始收藏一些中式古董家具了。所以這次搬回上海來的有些家具,是當年從北京買了帶到倫敦,現在又隨他一起搬回上海。不過,這次回上海之後再買的中式家具,比起當年要少很多裝飾,而更多粗獷之氣,像產自內蒙古、西藏、山西的櫥櫃便深受李光程的青睞。此外,英國的教育和生活背景也不可抹殺,何況夫妻倆還是在倫敦結緣的呢,所以家裏也少不了李光程和艾莉一起在倫敦挑選的英式家具,像一樓客廳裏的書架、牌桌、貴妃榻。而耀目的水晶吊燈和鏡子,是艾莉親自從水城威尼斯買回來的。
人物介紹
倫敦戀愛,意大利結婚……離開上海十四年後,李光程帶著他的意大利太太艾莉,於2002年回到家鄉,這次他是打算定居了。
李光程和艾莉都不喜歡在一個家裏用一成不變的風格走到底。“我們喜歡變化,喜歡混合搭配。光牆麵顏色,就用了五六種。”顏色雖多,但若運用得到位,變調變得巧妙,非但沒有眼花繚亂的跳躍感,反而讓每個房間既自成情緒,又有貫通之氣。客廳裏是暖融融但還算平和的米黃色,到了餐廳,一轉變為濃鬱的金黃色,配巴西鄉村風格的手繪餐桌椅,立刻是一派喜慶歡娛。到二樓主臥,牆麵色彩是按李光程和艾莉結婚請柬上的紅色專門調配的牆麵漆,加上Ralph Lauren的四柱床與壁爐旁邊的紅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