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克服披露缺陷香港有責披露》[EB/OL]http://wwwipeorgcn/,2010-10-16
[2]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T產業重金屬汙染調研第Ⅲ期》[EB/OL]http://wwwipeorgcn/,2010-10-16
[3] 陳佳貴,黃群惠,彭華崗等《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26
[4] 蔡剛,幹勝道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主體特征研究——以四川省上市公司為例[J]科學經濟社會,2010,28(2):65-68
[5] 沈洪濤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財務業績關係研究——基於相關利益者理論的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2005
[6] 馬連福,趙穎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證券市場報,2007(3):4-9
[7] 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8] 陳玉清,馬麗麗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市場反應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5,(11):76-81
[9] 胡偉,許家林社會責任指數的投資價值:理論與證據[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2):52-57
[10] 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6,(2):77-83
[11] 夏立軍,鹿小楠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與信息披露質量相關性研究[J]會計理論與實務,2005,27(5):145-150
[12] 郭文美,黎友煥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刻不容緩[N]中國貿易報,2007-12-13(1)
[13] 盧現祥,李曉敏企業捐贈、社會責任與經濟動機——基於“5.12”地震後世界500強公司捐贈情況的實證研究[J]經濟縱橫,2010(1):69-74
[14] 鞠芳輝、謝子遠、寶貢敏企業社會責任的實現——基於消費者選擇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5(9):91-98
[15] 哈羅德·孔茨、和海因茨·韋裏克,張曉君等譯《管理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42
[16] 段文,晁罡,劉善仕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述評[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53-59
[17] 田虹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推進機製[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34-36
[18] 馬力,齊善鴻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述評[J]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05(2):138-141
[19] 劉連煜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18-219
[20] 盧代富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和法學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2-140
[21] 韻江,高良謀公司治理、組織能力與社會責任——基於整合與協同演化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05(11):103-110
[22] 黎友煥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廣東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前沿報告[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41-42
[23] 黎友煥,龔成威基於外部性的企業社會責任福利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80-85
[24] 石友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成本與可持續發展戰略[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5(5):549-554
[25] 王學軍,肖華,曲校輝盈餘管理研究回顧及其對會計準則建設的啟示[J]會計研究,2000(11):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