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2010年3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發布報告《克服披露缺陷香港有責披露》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克服披露缺陷香港有責披露》[EB/OL]http://wwwipeorgcn/,2010-10-16,文中披露,截至2010年3月1日,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企業中共有175家企業存在可公開獲取的環境違規記錄,這175家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共有超過750條的環境違規記錄,表明不少公司曾多次出現超標違規,其中,百分之十六以上的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在大陸有環境違規記錄,這些企業包括港股企業、H股企業和紅籌股企業。在上述三類企業中,出現過違規超標的香港本地上市公司數量最多;而H 股企業的違規超標記錄數量最多。同年8月,IPE等34家環保NGO先後發布了兩期有關IT產業重金屬汙染問題的調研報告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T 產業重金屬汙染調研第III期》[EB/OL]http://wwwipeorgcn/, 2010-10-16,展現了該組織與29家中外知名IT品牌溝通,推動其加強供應鏈環境管理,促進IT產品製造企業的汙染減排。在二期報告以來的溝通交流中,29家品牌的表現各不相同:惠普、英國電信、阿爾卡特-朗訊、沃達豐、三星、東芝、夏普等企業態度積極,對於完善供應鏈環境管理具有樂觀的預期;部分企業則雖有溝通甚至承諾,但進展有限;而蘋果、諾基亞、索尼、LG、愛立信、新加坡電信等企業則表現消極,預期難有進展。
2009年10月和2010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分別發布兩年度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陳佳貴,黃群惠,彭華崗等《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0-26,這兩年的藍皮書均表明,外資企業在中國社會責任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水平落後於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2010年藍皮書更是以評估得分的形式明確指出,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領先於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289分)明顯高於民營企業(139分)和外資企業(81分)。其中,國有金融企業得分最高(387分)、中央企業緊隨其後(373分)、其他國有企業處於旁觀水平(114分)。300強企業中有14家卓越者與領先者,國有企業12家(均為中央企業),民營企業2家,沒有外資企業。還有218家企業的處於旁觀階段,其中,國有企業50家(占229%),民營企業79家(占362%),外資企業達89家(占408%),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並沒有想象中的令人滿意,其占旁觀階段的比重最大。與此相反,美國著名雜誌《財富》發布的“2008企業社會責任評估”中,歐美企業在其本土或本土以外的歐美區域均有不俗表現,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芬蘭移動電話製造商諾基亞在歐美國家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高居排行榜第六名,在我國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溝通中卻表現消極,與傳統形象大相徑庭。
通過以上現實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麵,H股企業在大陸肆意違規,跨國公司地區表現自相矛盾,大陸企業卻積極表現。這其中的差距甚至自相矛盾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問題的焦點在於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及原因。2001年,我國出現了第一份內資企業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之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數量成倍增加,據統計,到2010年已經達到631家,預計2011年將有超過700家企業對外披露社會責任信息。但是,數量激增的背後卻掩藏著私利傾向。很多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存在著自吹自擂、虛構浮誇等問題,也缺乏明確的目標與成熟的標準體係,這就導致了“粉飾”報告的發布。事實是,很多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缺乏應有的參考價值,變成了純粹的企業宣傳工具。蔡剛、幹勝道(2010)以四川省64家上市公司年報和CSR報告為樣本,考察目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主體的特征發現,進行披露的公司僅以滿足政府和證交所要求為主要動機,從一個角度證明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私利性,而並非完全出於“責任”目的蔡剛,幹勝道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主體特征研究——以四川省上市公司為例[J]科學經濟社會,2010,28(2):65-68。
由於企業社會責任是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麵,因此,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管理層對社會責任的認知、態度和動機。本文研究的基本目的在於,從企業管理層利益角度分析不同企業對待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原因和動機,揭示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背後的利益導向,冷靜客觀的認識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所謂會計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同時,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種顛覆性的學說,嚴重動搖了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之根基,即利潤最大化原則沈洪濤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財務業績關係研究——基於相關利益者理論的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2005,研究其私利性和利益導向,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有著現實意義,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麵:①企業社會責任是公司治理和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它的研究和解決是管理學、會計學的必然要求;②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難點和熱點,對其進行探討豐富了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的領域,有利於我國社會責任領域的研究與國際接軌;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企業被賦予了新的曆史使命,規範企業社會責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必要環節,是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④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企業對外報告的一部分,對這它的研究有助於會計報告使用者正確深入解讀企業財務及綜合狀況,以此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保護相關利益者權益;⑤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背後的利益導向的揭示,有助於甄別和監督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特別是政府和公眾普遍關注的、透明度較高的企業社會表現,警惕企業的機會主義傾向,避免企業資源的人為浪費。
12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國外研究綜述
隨著社會責任思想的出現和對其討論的逐漸深入,關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麼、企業是否應該承擔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哪些因素影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力的關係等方麵均存在較大爭議,其中,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更是引起了西方企業管理者、學術界特別是經濟管理學界極大地討論。西方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的研究歸結為兩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分為企業外部的壓力因素和企業內部的動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