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都是遺傳。
生物為什麼會遺傳?拿人來說,最初僅僅是父親的一個精細胞和母親的一個卵細胞,結合在一起,一步一步就發育成了胚胎、嬰孩,發育成了兒童、成人。下一代和上一代之間的物質聯係僅僅是那麼兩個細胞。那麼一丁點兒的物質聯係就足以確定下一代在外貌、體質等方麵酷肖父母。多少年來,人們一方麵讚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一方麵苦苦思索:生物遺傳到底是怎樣進行的呢?
進入20世紀中葉,一批批在遺傳學領域裏辛勤耕耘的科學家有了收獲,這個問題的答案開始清晰起來,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DNA的正式名稱叫做脫氧核糖核酸,它隱藏在染色體內。染色體是細胞的主要成分(低等的原核細胞例外),而DNA則是染色體的核心部分,是染色體的靈魂。
DNA直接控製著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與細胞的發育、分裂息息相關。細胞如何發育、如何分裂決定著生物的形態、結構、習性、壽命……這些統稱為遺傳性狀。DNA就通過這樣的途徑來控製生物的遺傳。當然,這是最簡略的說法。
遠在發現DNA之前,一些生物學家推測生物細胞內應該存在著控製遺傳的微粒,並把它定名為基因。現在人們清楚了,基因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個基因就是DNA的一個片段,是DNA的一個特定部分。一個基因往往控製著生物的一個遺傳性狀,比如,頭發是黃還是黑,眼睛是大還是小,等等。準確地說,一個遺傳性狀可以由多個基因共同控製,一個基因可以與多個遺傳性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