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坦克的誕生和發展(1)(1 / 3)

坦克的出現

坦克,戰車的一種,是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的美稱。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很強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的作戰任務,也可以壓製、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

一、第一輛坦克——“小遊民”

乘車戰鬥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從狩獵用的田車演變而來的馬拉戰車。但坦克的誕生,則是近代戰爭的要求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縱深梯次配置的堅固陣地,機槍與鐵絲網障礙物和塹壕等防禦工事相結合,使防禦陣地變得異常堅固,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為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

英國人E.D.斯文頓在一次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這個新的機器就能夠變得所向披靡(在當時),輕鬆突破塹壕、鐵絲網等障礙。1915年,英國政府采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製了坦克的樣車。

1916年,世界上第一輛坦克誕生,其外輪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英國人取其代號為“小遊民”。

二、名稱的由來——“水箱”

為應對實戰的需要,“小遊民”被改進並加裝火炮和機槍後製成了第二輛坦克樣車“大遊民”,定型投產後稱為“馬克”I型坦克。(圖3)

該坦克戰鬥總質量28噸,乘員8人,車長8.05米,連尾輪在內長9.75米,車寬4.26米,車高2.45米,裝甲厚度6~12毫米。I型坦克包括“雄性”和“雌性”兩類,“雄性”坦克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3挺機槍,“雌性”I型坦克隻裝有6挺機槍。

1916年,60輛“馬克”I型坦克被秘密運往索姆河前線,準備參加索姆河戰役。當時為了保密,英國謊稱這種新式武器是為前線送水的“水箱”(英文名稱即Tank)。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圖4)

三、坦克的第一次使用

1916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等國家所組成的同盟國與英國、法國、沙皇俄國和塞爾維亞等國家組成的協約國在古老而美麗的歐洲大陸上進行著空前慘烈和血腥的戰爭。

1916年2月德國軍隊幾乎占領了凡爾登,法國軍隊損失慘重。英國為了減輕對凡爾登的壓力,發動了索姆河之戰,企圖從側翼打擊、牽製德軍,但是,成效並不明顯,在德軍的瘋狂火力下,英軍死傷的士兵幾乎超過了6萬人。

此後的兩個多月中,德軍拚命地加強防守,而英法聯軍仍繼續進行著毫無成效的進攻,幾乎每天都要傷亡一萬人左右。到9月15日,無計可施的英軍司令黑格將軍,決定使用英軍的秘密武器——坦克。

那時隻製造出來49輛坦克,而且仍處於試驗階段,坦克的駕駛人員也大都未經訓練,但是黑格不顧參加設計和製造的斯文頓和其他人的意見,命令把這些坦克投入戰鬥。即使是首相阿斯奎斯和陸軍大臣勞合·喬治,也勸阻不了他。49輛坦克中,有一半左右尚處於試驗階段,隻運到前線22輛坦克,並且在出戰之前有4輛坦克因發動機出現故障而無法啟動,最終隻有18輛到達戰場。(

9月15日淩晨,英軍的18輛坦克在大霧的掩護下,轟轟隆隆地駛向德軍陣地。德軍士兵全都被這龐然大物驚呆了。隻見它刀槍不入,把以往不可逾越的塹壕、鐵絲網輾在履帶之下。德軍士兵驚慌逃命,有的則被軋成肉餅,有的被怪物射出的槍彈、炮彈擊斃。德軍屍橫遍野,戰線迅速崩潰。一輛坦克的駕駛人員攻占了一個村莊。另一輛坦克奪取了一條塹壕和俘獲了300多名俘虜。

這樣的勝利真是讓人難以想象,黑格將軍驚呆了,他的確希望坦克可以產生效果,但是沒想到效果居然可以這麼好,一輛裝甲怪物就占領了1000名士兵都無法攻占的村莊。黑格將軍盛讚坦克為“可能結束戰爭的最好禮物”。

坦克的組成

由於早期的坦克武器發展水平還非常有限,因此坦克的武器係統也非常不規範,在一戰期間,坦克的武器主要是坦克上安裝的機槍和發射榴彈的火炮,有的坦克甚至隻安裝了機槍。到二戰時期,由於坦克的大量使用,很多國家將坦克炮的口徑增大,坦克的作戰威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使用的炮彈也變得多種多樣,比如當時被廣泛采用的尖頭或鈍頭穿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等。(圖11)

一、武器係統

如今的坦克武器係統已經進入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組成結構上也比較統一。如今坦克的武器係統包括坦克炮、坦克機槍和彈藥等。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一般為線膛或滑膛加農炮,通常安裝在旋轉炮塔內,主要以直接瞄準射擊對付裝甲目標。坦克炮的特點是初速大,彈道低伸,射擊精度高,結構緊湊,後坐距離短,操作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