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文種誓死不歸(1 / 2)

那從馬車上走下來的人正是皓進。範蠡停下了馬車,看著皓進慢慢走過來。皓進道:“範蠡啊,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留下來?”範蠡微微一笑,道:“範蠡去意已決,皓兄就不要再勸阻了吧。”皓進道:“範蠡,令尊想讓你出仕,而你呢,自認為有了一點點小功勞就大功告成了嗎?”範蠡道:“皓兄,當年承蒙皓兄推薦,範蠡才得以越王重用,範蠡永生不忘!範蠡此番回楚,是有難言之隱哪。”說完便歎了一息。皓進道:“既然先生不願說出難言之隱,我也不便強求。”皓進拱起雙手,道:“請先生走好!”範蠡也拱手而別。

皓進回到宮裏,將範蠡回楚之事告訴了勾踐。皓進道:“大王為何要讓範蠡回楚呢?”勾踐一邊看書,一邊說道:“其母想讓他出仕,他回去以後,必然會遭到其母的痛罵,他一定還會回來。寡人讓他走,是想讓他回去看看他的母親。”皓進笑了笑,道:“原來是這樣。”勾踐放下書,站起身來,道:“範蠡始終沒有一點兒慈悲心腸,希望他的母親能夠好好說動他,打動他的心。”皓進直點頭。

勾踐回到寢宮,見夫人雅魚正拿著竹簡,專心致誌地看著。勾踐將那竹簡拿到手,看了看,道:“這是範蠡給寡人寫的“審戰之策”吧?”雅魚點了點頭。勾踐道:“你覺得怎麼樣?”雅魚道:“臣妾看了這策略,覺得範大人確實對大王忠心耿耿。”勾踐笑了笑,便看著竹簡。上麵寫著:

“所謂審戰,一審賞、二審罰、三審物、四審備、五審聲、六審思、七審天地、八審中正人和……”

勾踐看到這裏,就把竹簡扔了。雅魚問道:“大王為何不看了?”勾踐道:“所謂審戰,就是不戰。他拿走來威脅寡人,但他是個孝子,寡人就是想讓他回去看看其母。”雅魚道:“那大王就敢肯定範大人一定能回來嗎?”勾踐歎了一息,道:“一切聽天由命吧。”忽聽苦成來報:“大王,文種大人求見。”勾踐立即走出寢宮。

勾踐坐在椅上,問道:“文種大人來此何幹?”文種道:“回大王,還是為議和之事。”勾踐白了他一眼,道:“文種,寡人心裏明白,我們隻打了一回勝仗,根本不算什麼,吳強越弱的狀況依然存在。如果此時能夠議和的話,吳越兩國便可相安無事,而且還可以給我越國爭取到喘息的機會。你就是這樣想的,對嗎?”文種喜道:“大王所言極是。”勾踐道:“可是有一點你沒明白。”文種道;“請大王言明。”勾踐道:“夫差剛剛凳上王位,他心中所想,寡人不知道。可是伍子胥做夢都想滅掉我越國,他心不死啊,他絕對不會答應我們與其議和的。”文種道:“臣卻不這麼看。伍子胥複仇心切,但主要還是靠國家的力量和強弱。此時,伍子胥已經知道吳國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我們正可以利用這一點,挑起吳國君臣不一心,挑起他們內部的紛爭。到那時,極是吳軍再來犯,也是三心二意,軍心渙散,我國一旦觸及,吳軍必大敗。”勾踐道:“你說的也有一點道理。”勾踐仰天歎了一息,又道:“文種,如果能夠議和,有沒有出仕吳國的合適人選?”文種道:“有。”勾踐問道:“何人?”文種喝道:“文種。”勾踐搖了搖頭,道:“不可。”文種問其故。勾踐道:“你做事認真,寡人擔心你有危。”文種道:“多謝大王疼愛。大王大可不必擔心,文種自有良策。”

次日,文種便坐著馬車向吳國而去。

王孫駱在驛館中接待文種。文種將勾踐同意議和之事告訴了王孫駱。王孫駱道:“文種,你真的以為吳越兩國真的有議和的可能嗎?”文種道:“當然有。吳越兩國是有不和,更因檇李之戰結下仇怨。可冤冤相報何時了啊?咱們兩國可以各退一步,造成太平的局麵,對貴我雙方都有利呀。”王孫駱喝道:“你所謂的有利是針對你們越國。”文種驚道:“難道對吳國就不一樣嗎?”王孫駱喝道:“不一樣。”又道:“我王孫駱奉大王之命,冒著被國人痛罵,去越國議和。可想不到,你們竟做出卑鄙手段,偷襲我軍水師,我吳國豈能忍讓。我吳國已將這種行為,視為對我吳國下戰書,準備與我國交戰。你們等著,我們自會揮師伐越,吳越合二為一,那才是對我國真正的有利。”文種笑道:“王大人,你怎麼大言不慚呢?”王孫駱道:“難道大人以為我吳國沒有這個可能嗎?”文種大笑一聲,道:“你怎麼和闔閭一樣啊?”王孫駱正要反駁,文種止道:“當初闔閭不是小視我越國,會有檇李之敗嗎?”王孫駱大怒,哼了一聲,便走了出去。王孫駱走到門口,道:“文種大人,我勸你還是快快離開吳國,否則,你的安全,我就無法保證了。”文種冷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