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第30種好習慣:怎樣表揚孩子(1 / 3)

習慣點滴

孩子是渴望得到賞識的,因為那會讓他們有自尊,感覺受到了別人的尊重。

當孩子行為良好,父母表揚他們,孩子就會很高興,良好的行為就容易再度出現,也就是得到了強化。當孩子行為不良,父母批評他們,孩子也許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可見,表揚具有加強良好行為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比較的不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他說的是通過激勵,也就是表揚來改正錯誤。可見,表揚還有改正錯誤的作用。

在理論上,表揚應該是有如上效果的。現在的父母已經多少聽說過“賞識教育”這個詞。因此,人們不再吝嗇讚美。可是,有的父母發現,在實踐中,表揚未必發揮了那麼大的功效,孩子常常無動於衷,甚至有時還反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父母是否該好好想想,自己有沒有真正了解孩子、掌握了表揚的藝術呢?

習慣故事

我們來聽聽夏洛和威爾伯的故事吧,也許在怎樣表揚孩子這件事上,它們身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天早晨,八歲的小姑娘弗恩看到爸爸阿拉布爾手裏拿著一把斧頭匆匆往外趕去,便問她媽媽這是怎麼一回事。她媽媽告訴她,昨晚家裏的老母豬生了一窩小豬,其中有一隻必須被“殺掉”。因為那是一隻“落腳豬”,它太小太弱,不會有出息。弗恩一聽急了,連忙跑出去攔住爸爸,搶過他手裏的斧頭。弗恩叫道:“這不公平,小豬生下來小,它自己也沒辦法,對不對?要是我生下來的時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給殺了嗎?”

阿拉布爾先生讓步了,因為弗恩是有道理的,雖然大人也有大人的道理。他同意讓弗恩喂養這隻小豬。弗恩給小豬取名威爾伯,每天給它喂牛奶,撫摸它,帶它去玩兒。有時候,弗恩帶它散步,等威爾伯走累了,就幹脆把它抱起來,放到嬰兒車上,躺在洋娃娃的身邊。威爾伯長得很快,它的家從壁爐旁的箱子到板棚,再到蘋果樹下的豬欄。到五個星期的時候,威爾伯已經太大,弗恩已經養不了它了,隻好聽從爸爸的建議,把它賣給了舅舅朱克曼。舅舅家很近,她還可以經常去看看威爾伯。

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裏,威爾伯一天到晚吃吃喝喝,曬曬太陽,感到很滿足。不過,有時候它也會感到寂寞無聊,因為費恩不可能老陪著它。它可以從豬欄走到院子裏,但是,它覺得,“來到外麵,除了進去再沒有地方可去。回到裏麵,除了出來也再沒有地方可去。”一隻母鵝慫恿它到院子外麵去看看。於是威爾伯頂開了一塊板,鑽出了圍欄。外麵的世界讓它感到新鮮,但它的逃跑很快就被人發現了。最後,它抵不住泔水的誘惑,就回來了。它並不理解動物們說的自由,不過它知道自己喜歡牛奶、泔腳、膨鬆餅。

下雨的一天,威爾伯又感到無聊了。它覺得孤獨,沒有朋友。母鵝說自己要孵蛋;小羊羔說自己進不來圍欄,更重要的是它對豬一點兒也不感興趣;老鼠坦普爾頓情願把時間花在吃啊,啃啊,窺探啊,躲藏啊這些上頭,從來也不玩……威爾伯難過得哭了。夜裏,它聽到一個聲音說:“你要一個朋友嗎,威爾伯?我可以做你的朋友。我觀察你一整天了,我喜歡你。”於是,威爾伯有了一個朋友,它是一隻灰色大蜘蛛,名叫夏洛。夏洛織網,捕捉各種蟲子作為食物。威爾伯覺得那有點兒殘忍,不過夏洛說它們蜘蛛生來就是這樣的。漸漸地,威爾伯發現,夏洛和昆蟲作戰是有用的,因為農場沒有誰會說蒼蠅的好話。牛、馬、羊都憎恨它們,朱克曼先生也抱怨它們,還裝上了紗窗。不僅如此,夏洛還很會跟別的動物交往,比如,當小鵝孵出來時,它第一個向母鵝表示祝賀。因此,穀倉裏的動物關係比以前好了很多,大家也常聊天兒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威爾伯越長越大。一天下午,威爾伯從最老的那頭羊那裏知道了一件可怕的事:豬到了聖誕節就會被殺掉,變成熏肉火腿。它被這個未來嚇壞了,一邊哭一邊大叫:“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夏洛說,你不會死,我救你。

不過,夏洛其實還沒有想好怎麼救它。但威爾伯終於平靜下來,有時玩一些有趣的遊戲。有一次,威爾伯看著夏洛織網,就說了句大話:“我要想結網也能結,我隻是不結罷了。”“那就讓我們看看你織網吧!”夏洛微笑著說。結果,威爾伯隻會在肥料堆上往下跳,跌得眼淚都出來了。後來,它又找坦普爾頓借了繩子,係在尾巴上,又從肥料堆上跳下來。看得坦普爾頓哈哈大笑,夏洛隻是靜靜地坐著,過了一會兒,它才告訴威爾伯,要織網需要兩樣東西:吐絲器和技術。日子仍然是這麼有滋有味地過著,但是這天晚上,威爾伯忽然想起老羊的話來,死的想法嚇得它發抖。夏洛讓它放心,因為它說救就一定會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