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應計特征與會計穩健性——基於企業生命周期的視角(2)(1 / 3)

5.3.2、應計的計算

Hribar and Collins(2002)認為在公司出現兼並收購和停止營業的情況下,從資產負債表中計算的應計與從現金流量表中計算的應計有顯著的差異,從現金流量表計算的應計誤差更小,因此本章采用現金流表的數計算應計。在應計研究中,Rich-ardson et al.(2005)對於應計的計算作了較詳細的討論,認為現有研究將應計定義為非現金的營運資本的變化減去折舊費(Change in _disibledevent=淨利潤(或營業利潤)-(營業現金流+投資現金流+融資現金流)+(普通股和優先股的銷售一購買普通股和優先股一現金股利)。Dechow and Ge(2006)分別采用營業應計等於淨利潤減去營業現金流,總應計等於淨利潤減去營業現金流和投資現金流,本書也采用這定義,這定義與Rich-ardson et a1.(2005)的定義接近。

5.3.3、條件會計穩健性的度量

Basu(1997)將會計穩健性定義為會計盈餘對收益的好消息與損失的壞消息的不對稱反應程度,他度量的是條件穩健性,具體估計方程如下:

在這個模型中,年末每股盈餘除以年末收盤是公司年度股票的收益率,表征經濟收益,是虛擬變量,如果R為負,取1;否則,為表示截距項,表示經濟收益虛擬變量的係數表示會計盈餘對正的經濟收益的敏感程度表示會計盈餘對負的經濟收益的增加的敏感程度,即會計盈餘對於好消息的認和壞消息的表示存在條件穩健性。該模型的直觀解釋是,收益包括了預期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相反盈餘隻反映了穩健會計的要求,對於壞消息要求比好消息更及時的認,該模型關注的重點是盈餘對於壞消息和好消息的不對稱認程度。

當需要比較不同樣本的會計穩健性時,由於不清楚是由於還是,更大還是更小認為當比較不同樣本的穩健性時,應用的比值是有缺陷的。為此提出了改進的方法,即比較回歸方程轉折點的不同角度,構鍵的指標為,本章采用該方法進行不同樣本的條件穩健性比較。

反映了前期消息在當期盈餘的認,它反映了遞延認的多期效應和在穩健會計原則下及時認的損失所發生的逆轉。與過去的好消息成正比,通過遞延的方式逐步反映到將來的永久盈餘中。

5.4、樣本及數來源

中國上市公司從1998年開始公布現金流量表,由於中國的會計製度在1993年和1998年進行了重大改革,現有研究表明中國會計信息的質量在1998年以後得到逐步改善。因此,本章選取1998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的數,由於金融類上市公司以及長期處於財務困境的公司與一般上市公司的財務特征或會計製度存在差異,所以剔除了金融行業上市公司、PT公司和數不全的公司。在計算平均總資產時,如果本期期初或本期期末值不能獲得,用本期期末或本期期初值代替,共得到8831個公司一年樣本值。為擴大樣本量,在計算銷售增長量,銷售收入的變化等指標運用了1997年的相關數,相應的變化量的樣本數小於8831,在研究會計穩健性的變化規律時,剔除了數不全的公司,共得到7988個公司一年樣本值。所有數取自深圳國泰安信息技術公司開發的CSMAR數庫。

5.5、實證結果

根以上標,所選取公司的描述統計。總資產收益率的中位數為0.031,營業現金流的中位數為0.045。總資產收益率的中位數與均值不同,反映了盈餘的分布是有偏的。投資現金流的中位數為-0.049,表示總體上公司是增加投資,融資的現金流中位數為0.004,表示公司總體上從外部融資。營業應計的中位數為-0.022,總應計的中位數為0.039,兩者的差異表示投資現金流的支出。

研究假設預計了企業生命周期、應計特征和條件會計穩健性之間的相互關係,分析在企業生命周期中應計的數量變化和應計作用的變化。

企業的盈餘波動在增長期最小(標差為0.051),在引入期的盈餘波動小於成熟期;相反,在淘汰期和衰退期,盈餘的波動大於成熟期,在衰退期盈餘的波動最大(標差為0.224),營業現金流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波動差異較小,總應計在成熟期後,均為負值,營業應計也有類似規律。因此,隨著企業生命周期的演進,應計由正變負,企業的盈餘波動率逐漸增加,應計在企業生命周期的前半部分,主要起平滑盈餘的功能,各階段的盈餘標差與營業現金流標差之比,以及營業現金流的變化與營業應計的變化的相關係數也表明,在增長期,盈餘最平滑,盈餘標差與營業現金流標差之比為0.920,營業現金流的變化與營業應計的變化的相關係數為-0.876,在淘汰期和衰退期,盈餘的波動較大,在衰退期,相應的係數分別為2.561和-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