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強勢品牌1(1 / 2)

我非常認同一句話: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每個時代都會造就很多英雄人物,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在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方法,做了恰當的事情。這是一個崇尚成功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每一個企業都渴望成為市場的主宰。作為“定位理論”的忠實信徒,我不妨預言一下,在現今和未來的全球市場,誰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心智定位”,誰就會取得最後成功。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麵臨的市場環境和顧客心理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品牌在營銷中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然而,大多數企業對此並沒有感知,仍然停留在產品經營的層麵,很少用品牌思維來統籌企業的發展,還在沿用甚至陶醉於以往成功的經驗和模式,部分一流企業的表現尤為明顯。

最近的一次訪談中,美國著名營銷大師裏斯告誡中國企業:“在房地產業裏,最關鍵因素是1.位置;2.位置;3.位置。在營銷業裏,最關鍵因素是1.品牌;2.品牌;3.品牌。”他還指出,在全球競爭中,隻有少之又少的中國企業致力於品牌的培育,大多數企業的戰略完全是圍繞著賣比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更便宜的產品展開的。殊不知,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了15%,“中國製造”的成本其實越來越高;在勞動力方麵,中國出現了“用工荒”,廉價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而上述國家正好相反,擁有更多的勞動力優勢,將過去的中國取而代之。裏斯認為,在這種國際形勢下,“中國製造”的價格優勢已經不複存在,中國企業的“價格戰略”也注定要失敗。

未來30年,中國經濟要取得持續增長,就必須由一個製造大國轉型為營銷大國。這意味著中國必須考慮一條新的道路,一條打造品牌的高速路,一條引領中國開創本土品牌和國際品牌的道路。必須開始從打造品牌的角度來思考,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顧客和潛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認知,如何應對國內及國際上無處不在的競爭。隻有這樣,中國企業才能賺更多的錢,支付更高的收入,環境及其他費用,從而讓“世界工廠”變成“品牌強國”。

哈佛商學院的大學教授、“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也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競爭的洪流得到釋放,當今競爭激烈的程度已遠非數十年前可比。傳統的戰略與營銷方式已不能適應企業競爭的需要,從戰術發展出戰略的定位方法論,才是在新時代克敵製勝的鎖鑰,中國企業也隻能以此才能主導未來的競爭格局。

也就是說,在這種形勢下,不論是要立足國內還是要走向全球,通過搶占消費者的心智資源來打造強勢品牌,才是中國企業的最終出路。中國企業也隻有麵對現實,把握住時代跳動的脈搏,用正確的鑰匙來開啟成功的大門,才有可能在大浪淘沙之後成為浮出水麵的那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