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登基(1 / 2)

登基大典當日,天還灰蒙蒙沒有亮起的時候,文景年已端立於乾清宮內殿中央,張開雙臂由宮人為她穿上玄黑色的革製冕服,象征帝尊的九條金龍分別盤旋於正前的交領,兩肩的紐帶,雙臂的袖端,以及下擺的章紋上。腰束九章寬玉帶,以下依次是蔽膝、佩綬、赤舄等物。玉製十二旒冕冠戴在頭上,冕冠兩側的孔中穿插著轉龍玉笄,與發髻栓結。笄兩側順著雙鬢垂下金絛絲帶,絛帶上各束一顆珠玉附著在耳旁,她微微仰起頭,由宮人為她係於頷下。

文景年靜靜站立著,待宮人終於為她整理完畢,才緩緩邁開步子朝著外麵走去。整個宮殿都靜默無聲,隻偶爾袞冕上的珠串會隨著文景年的呼吸擺動,而發出輕微的碰撞聲。

行至殿外,萬千宮人侍衛已盡數跪伏在地,等候命令,一抹紅紅的朝陽正升起,徐徐照亮這座尊貴恢弘的宮殿,洪亮的鼓樓鍾聲在遠處響起,幾個禮官由旁側躬身行禮,輕聲道:“皇上,時辰到了。”文景年應了一聲,目光直視著遠處昂昂升起的旭日,清澈的眸子中含著堅定與希冀。

巍峨高聳的宮門緩緩打開,早就恭候在門外的大臣們,身著整齊的朝服,昂首挺胸地在宮人的引領下,井然有序地慢慢進入帝宮,在禮官的指揮下,威嚴恢弘的禮樂徐徐奏起,皇親國戚,文武百官,按著品級高低,依次列位,整個帝宮一派肅穆。

驕陽慢慢升上高空,京城寬闊的大道上,此時正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新皇登基,連著大婚立後,舉國上下,普天同慶,燙金的皇榜一徑發放出去,京城所有的百姓立刻全都沸騰了,唐府門外熙熙攘攘地,再次擠滿了無數前來觀禮的京城百姓,人潮洶湧,民聲沸騰,要知道這可能是普通人今生唯一一次可以有幸見到這位地位尊貴,即將母儀天下的皇後。

堵在前排圍觀的百姓是從天幾乎還黑著的時候就跑出來,等到現在太陽都高掛在頭頂了,眾人在接踵摩肩搶占位置的同時,不由交頭接耳地議論開了。

“我聽說這唐家的小姐本來就是要進宮做皇後的,誰知道當日唐府門口突然發生兵亂,大典才沒能舉行。”

“這個我倒是聽來個小道消息,說是新皇和新後是自幼就認識的,早就兩情相悅了,上個月唐府門口發生的兵亂,就是當時還是皇子的當今,派兵營救心上人呢!”

“這般說來,這新皇還是個多情帝王啊!怪不得這次大婚立後,宮裏居然出動了那麼多禦林軍,幾乎把京城裏裏外外都給包圍了,看來是新皇為了保護皇後才這般大費周章吧!”

正在眾人熱烈地起哄議論時,突然聽到禮炮齊鳴,接著就是劈裏啪啦的鞭炮聲,唐府兩側明黃的皇旗全部飄揚起來,百數個宮人俯首躬身,簇擁著徐徐走出來的皇後娘娘。

幾乎同時的,圍觀的百姓裏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如浪潮般一齊湧上來,爭先恐後地想要一睹新後的風采,群情激動之下差點將昂身林立的禦林軍都給擠開去,眼看著情形就要失控,這時,幾個披著銀甲的將領趕忙帶著精銳的騎兵飛馳趕來,指揮著一批禦林軍上前鎮壓。

“稟大人,屬下已經查明詳細,是幾個百姓突然湧上來想目睹皇後娘娘鳳容,並沒有其他不法分子或刺客興風作浪。那些百姓,屬下已命人全部鎮壓下去。”

文景乾頂戴官翎身著錦繡朝服,聽完禦林軍中將的稟告,與禦林軍副統領相視了一眼,點點頭道:“好,傳令下去,這一路都要嚴加防範,凡是企圖靠近娘娘皇攆的,十步開外一律予以鎮壓!”

“是!”

文景乾吩咐完,這才重新掉頭騎著駿馬領著隊伍繼續緩行,這次六皇兄欽點禦封,派他與禦林軍副統領帶了五千精銳禦林軍隆重接迎新後進宮,就是為了要杜絕一切意外的發生,想到這他立時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目光犀利地掃向兩側,手握韁繩,嚴陣以待。

緊跟在文景乾等人身後的是數十個武藝高強,身披青龍鎧甲的禦林軍主將,以及五百精銳騎兵,接著是各色執事的千數個宮人,身著錦繡華服,組成龐大浩蕩的皇家樂隊,玉珠撥響,箏鼓齊鳴,華麗動聽的宮廷禮樂傳蕩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洋洋喜氣。隊伍的正中央,一輛雕龍繡鳳,金碧輝煌的寶蓋華車由十六匹雪白的銀鞍駿馬環環相扣,並駕齊驅,沉穩拖馳著緩慢而行。純金打造的華車轉輪旁,從裏到外,層層疊疊圍了數千手按佩劍,全副武裝的禦林軍。緊跟其後的是數百個恭恭敬敬的宮廷侍衛,侍女,禮隊等等,全數高舉旗幟,沿路揮灑著繽紛的彩帶,隊伍的最後端則是層層疊疊,手執長矛的千餘步兵,守著前方的仗隊緩緩前行。

整個皇家列隊氣勢極是恢宏,從南到北,曲折盤旋,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地近乎貫穿了整個京城的主幹街道。京城的百姓們被堵在外圍,群情振奮,推來擠去,不斷地揮著手,掌聲叫聲不斷,皇後娘娘的皇攆每經過一個街道,都會引起新一輪沸騰的歡呼呐喊尖叫,帶著排山倒海之勢,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