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24(3 / 3)

作為使命。從創業基本目的到創業使命,一脈相承。創業基本目的不是虛的,創業使命也不是虛的。創業願景是把創業基本目標明確化。願景是一種渴望實現的景象式目標。創業願景則是在追求創業使命中,渴望實現的目標。使命指明方向,願景指出目標,使命和願景兩者互補。使命願景確立圖以上使命願景確立圖,展示了如何運用根本方法確立使命願景。運用根本方法確立使命願景,就是要在激活勵發內心力量的基礎上,以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來確立使命願景。如果情緒不佳、精神低落、信心不足、膽量不大或者雄心不夠,確立出的使命願景對自己和團隊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是不能發揮自己和團隊的潛能的,即使得到實現也是不能令自己和團隊滿意的。

運用根本方法確立使命願景,就是要在崇尚法製道德並視其為人生美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前提下,來確立使命願景。如果違背法製道德,追求的使命願景越遠大,對他人和社會的傷害就越大,對創業者人生價值的背離就越遠。

運用根本方法確立個人夢想,就是要盡可能掌握實際、把握規律,進而針對實際情況、妙用客觀規律地確立使命願景。偏離內心渴望、感覺不到美好的使命願景不是使命願景,不切實際、違背規律的使命願景也不是使命願景。

以上三者就是根本方法的三個關鍵——勵行、尚德和創實。前兩個關鍵不再贅述,重點

講如何具體針對實際、妙用規律。確立使命願景,首先要重點對以下因素進行求明:實際需求、潛在需求、實際需要等;實際條件、實際想法、實際可能等;客觀規律、已有方法、經驗教訓等。這種求明,是從把握大勢發展脈絡的宏觀層麵上進行的考慮。1客觀分析顧客實際需求、潛在需求。不隻要考慮顧客實際需求,還要考慮有可能被轉化為實際需求的潛在需求。有的潛在需求,通過激發,可以轉變為實際需求。有的潛在需求,通過價格的降低、通過支付方案的創新或通過新產品的研發等,也可以

轉變為實際需求。2 客觀分析相關者實際需要。要考慮到創業團隊成員、員工、投資者、合作夥伴、供應商、公眾等相關者的實際需要,

這樣才能守法不侵、盡責誠信,才能和諧相處、合作共贏。3客觀分析企業盈利需要和創業者根本需要。要考慮到企業盈利需要,以及自身和其他創業者的根本需要。4客觀分析實際條件、實際想法和實際可能。對於實際條件、實際想法,既要考慮當前的實際,也要考慮今後可能的實際;既要考慮

到法律製度,還要考慮到道德道義;既要考慮到外部的機會與威脅,也要考慮到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的機會:外部環境中有利的實際條件、實際想法甚至實際需要等。

威脅:外部環境中不利的實際條件、實際想法、實際需要等。自身的優勢:自身擁有的有利條件,例如技術、營銷、管理方麵等。劣勢:自身擁有的不利條件,例如資金、設備方麵等。考慮威脅時,還要考慮到顧客的討價還價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現有競爭者的

威脅、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產品的威脅。5 把握客觀規律、掌握已有方法和總結經驗教訓。對於客觀規律、已有方法和經驗教訓,主要是關於市場、經營和管理的客觀規律、已有

方法和經驗教訓。6 構思和確立使命、願景。使命、願景不但要針對滿足顧客需求,更要兼顧創業團隊成員、員工和其他相關者的實

際需要,要能調動起企業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企業成員的激情。使命要成為企業成員的共同使命,願景要成為企業成員的共同願景。為了實現使命、願景,還可以確定一些行動的準則,作為核心價值觀。7 調整和優化使命願景。根據創業的發展,根據形勢的變化,在必要時,要對使命、願景進行調整和優化。

●謀劃決定戰略謀劃戰略所考慮的因素,如此前的使命願景確立圖所示。與使命願景確立相比,謀劃戰

略要考慮得相對更細致、更具體一些。戰略要解決的問題一般包括:設定目標市場;確定主打產品;找出盈利模式;明確資金投向;組建執行團隊。在戰略的謀劃和實施中,要不斷地接觸和學習新生事物,不斷地進行嚐試和試驗,不斷

地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和個人認識的深化,及時對戰略進行調整和優化。這樣的戰略才是有

用的戰略。最關鍵的是,戰略要針對實際情況、妙用客觀規律,能夠創造實際成果,開創新的局麵。與其有不正確、不切合實際的戰略,不如沒有戰略。戰略的實施要求與之配套相應的人才隊伍、組織結構、職責分工和製度機製。這直接決

定戰略的執行效果。

●策劃實施行動

落實戰略的行動,根據性質,一般可進一步劃分為:

市場調研和營銷;

產品創新和實現;

資源獲得和管理。

以上這些行動的相互關係可通過以下的圖示來展示:

創業成功,是創業者個人夢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業團隊的共同理想。創業成功,要求創業者具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品德和企業家智慧。相比常人,主動激潛勵行、崇法尚德而求明創實地向上,對於創業者更顯重要。

圖中左右兩個框的用意,在於提示:創業經營的基本目的就是在追求顧客需求的更好滿足中,在兼顧相關者需要更好滿足的基礎上,追求企業盈利需要和創業者根本需要的更好滿足。

在創業經營中具體運用根本方法的參考圖市場調研和營銷:了解市場、發現機會的行動是市場調研,創造需求、激發需求、競獲需求並滿足需求的行動是市場營銷。市場調研是求明,市場營銷是創實。產品創新和實現:創新或研製新產品的行動是產品創新,設計、采購、生產、檢驗產品或提供服務的行動是產品實現。資源獲得和管理:主要包括人才人力、資本資金、稀缺資源、品牌知產以及其他方麵資源的獲得和管理。其中比較重要的是:1人才人力:人才人力資源的獲得和管理,包括人才引進和使用,班子搭配和建設,人員組織和激勵,文化建設和培訓,機製建立和創新等。2資本資金:資本資金的獲得和管理,包括原始資本的籌集和投入,風險投資的引入和合作,資本運作的實施和管理,人力資本的評估和激勵,運營資金的籌集和運用等。3稀缺資源:稀缺資源的獲得和管理,是指對創業經營非常重要,但市場上又非常稀

缺的資源的獲得和管理。稀缺資源可能表現為緊缺的土地資源、寶貴的地段資源、獨特的自然資源、稀有的礦產資源、緊缺產品的供貨渠道資源、非凡關係的穩定客戶資源等。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情況,可能需要的稀缺資源不同。

4 品牌知產:品牌知產的獲得和管理,是指品牌、技術、知識產權等資源的獲得和管理。知產區別於資產,是指無形的知識產權,包括對專利、商標、版權和技術秘密等依法享有的權利,這些知識產權可由受讓、許可或自行創造而獲得。

任何一項創業,哪怕規模再小,其實或多或少都要在營銷、產品創新和實現、資源獲得和管理等方麵采取行動。在具體行動上,還是要運用根本方法,主動勵行而尚德地針對實際、妙用規律,必要時製定具體目標或計劃,采取實際行動創造實際成果成就,具體內容本節不再贅述。

●把握成長特點創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如同人的成長一樣,企業也有成長

過程。初創期:企業剛剛創立,生存下去是最大任務;穩定期:企業業務和運行基本穩定,生存問題得到一定緩解;發展期:企業業務進入良性增長,生存不再是問題,擴張成為主基調;成熟期:企業積累了一定實力,業務和運行都比較成熟。在初創期,創業者既是經營者,也是員工。在銷售、生產等各種場合,創業者都要衝殺

在第一線,都要親自完成。這個時期,創業者的衝鋒陷陣、個人衝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個時期,創業者的行動重心在於“做事”。隨著創業的發展,企業員工不斷增長,管理就越來越重要。這時的創業者,工作的重點

要逐漸向計劃、控製、組織和領導等管理職能上轉變。有關管理中的求明創實,具體請見第三章第五節中群體成員的求明創實,本節不再贅述。這個時期,創業者的行動重心在於“管理”,在於“管人”和“理事”。

本節簡要探討了根本方法在創業經營中的具體運用——創業成功是創業者個人夢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業團隊的共同理想。創業無論對於個人,對於團隊,對於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創業者需要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品德和企業家智慧。創業的根本特點決定了,相比常人,創業者更需要激潛勵行、崇法尚德和求明創實。主動勵行、尚德而創實地向上,對於創業而言,更為重要。

創業的基本目的是,在追求顧客需求的更好滿足中,在兼顧相關者需要更好滿足的基礎上,追求企業盈利需要和創業者根本需要的更好滿足。隻有遵循這一基本目的,創業才能走上正道,才能生機勃勃,才能做大做強,才能基業長青!

總結本節,在創業經營層麵應用根本方法的要點,就是——

以道追夢,以道施略,以道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