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22(2 / 3)

3 學科分類體係不應有千古不變的模式,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知識將不斷完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體係,學科分類不應該是先搭好一個框子把所有知識硬性地裝進去。

學科體係中的各個學科應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綜合、不斷豐富,一些發展曆史短的學科、發展還不夠成熟的學科應該劃分得相對窄一些、細一些;而對於較成熟的學科則應更綜合、更寬泛一些。總之學科分類的研究也是一個不斷深入、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同科學本身發展一樣,永遠不會窮盡。

現代科學技術九大部類體係:根據上述原則,錢學森教授提出了現代科學技術九大學科部類體係,在這個學科體係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統帥一切的最抽象、最基礎的層次。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橋梁”與九個學科部類相聯係,每個學科部類又分成基礎理論、技術基礎、實用技術三個層次。九大學科部類的形成與建立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在1986年錢學森教授首先提出來的是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係統科學、人體科學、思維科學六大部類,以後逐漸增加不斷完善、豐富,一直到1990年先後增加了行為科學、文學藝術、軍事科學,共形成九大學科部類。錢學森教授並對每個學科部類的具體學科內容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構成了一個現代科學技術的網狀結構圖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各門學科包括的內容,發展的完善、成熟程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通過分析還能找出當前科學發展的重點、熱點。現代科學技術體係相互關係圖,是我們對科學從宏觀上了解的一個參考。根據錢學森教授的觀點,九大學科部類分別反映研究客觀世界的不同角度。

數學是從數和形的數量關係上研究客觀世界,不考慮客觀世界的質的區別,它既可以研究無生命世界,也可以用來研究生命世界,可以說它無處不在。

自然科學是從客觀物質運動的角度,從能量轉移和變化的角度研究客觀世界,現在科學表明客觀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隻有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四種,它們是物質產生各種運動變化的原因所在,自然科學也研究這些相互作用的特點及性質。

社會科學是從人類社會發展運動的角度研究客觀實際,是從人的社會行為整體這一側來研究客觀實際,人類社會的發展雖然風雲莫測,千變萬化,但在其背後也存在著固有的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推動生產關係的變革,同時又受它的製約,這些基本規律就像牛頓第二定律那樣決定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及速度,當然也同牛頓定律一樣有一定的適用條件。

係統科學是從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角度來研究客觀實際,討論係統整體的優化,討論係統結構與功能的關係,討論係統的穩定性等,而不討論能量在係統中的傳遞與守恒問題。

人體科學從人的角度來研究客觀世界,討論人體本身的特點、性質、規律,研究客觀世界對人體的影響及其相互關係。

思維科學從人認識世界的角度來研究客觀實際。認識是人類特有的活動,是人類大腦活動的內容,固然思維科學與人腦研究密不可分,但思維科學不是研究人腦活動的物質過程,也不是研究其中能量傳遞等現象,而是研究思維本身的特點,研究思維的規律,目前人類智慧的結晶計算機科學中也有大量的思維科學研究的課題。

行為科學是從人的社會性角度來研究社會,研究人的群體行為,研究人個體行為與群體表現之間的關係。當然生物界不少動物是群居,它們都有個體之間交往,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群體行為,因此行為科學研究的對象也不僅僅包含人在內,它研究的對象除人以外還包括昆蟲的組織結構,哺乳動物的生活等現象表現出來的規律。

文學藝術是從美與醜的角度來研究客觀實際。表麵上看起來文學藝術中的美與醜也僅是人類的感覺,實際也不然,動物求偶現象中的很多表現包含有美學現象,和諧優美音樂可以促進牛、羊多產奶,也可以從一般的美學角度去分析,可以說從美與醜的角度分析客觀實際至少涉及很多有生命的現象。

軍事科學是從集團之間鬥爭的角度來研究客觀實際。衝突、侵略、戰爭這些現象也不僅僅是人類社會現象,在動物世界可以說更普遍地存在,就是植物的生存競爭也可以作為軍事科學研究的內容。

上述學科部類基本上將所有知識都進行了劃分,但我們也要指出由於科學技術的複雜性。經常可以看到某一門學科有時很難將它歸屬到哪一類,更多的是一些交叉學科,例如建築學,關於房屋結構、材料等內容屬於自然科學中力學的內容,而且可以認為是靜力學的重要應用方向;建築物的設計、布局則更多屬於文學藝術類,美學是建築學所主要考慮的內容;此外,建築物的大小安排、房屋的布局還同人體科學、行為科學有聯係。可以說建築科學是與多門學科發生聯係的綜合學科。同時也可以看出按照新的學科分類辦法需要對傳統的學科(按照研究對象進行分類的學科)進行改造,使其能體現出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麵的不同特點。

——摘自錢學森《現代科學技術體係》。

在錢老提出的科學技術體係分類法的基礎上,本書提供了一種現代知識體係參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