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25(1 / 2)

愛止於深秋邊緣(後記)

非常令人愉快的,終於到了寫後記的時候。在小說沒有創造完的時候,很多個後記的想法已經步入我的腦海,我強烈壓迫著這些蠢蠢欲動的神經,直到把這些文章寫完,終於到了寫後記的這一天。這快樂,無與倫比。

我不否認,看書的時候我最討厭看自序和後記,甚至常常都不看。我始終認為那不是書的一部分,但當我自己寫的時候才發現,我最喜歡寫的一部分就是自序和後記。

這漫長的十篇小說終於結束了,猶如一場長長的馬拉鬆,這些豐盛的愛是支撐這些文章的主體,也支撐著我。就像《彼得·潘》裏麵彼得說:第二個路口往右手,然後一直走,直到天亮。這些愛也這樣告訴我,告訴了我一個永遠也到達不了的地方,不論真假,我相信了,就這樣一直走下去,直到天亮,下一個天亮。

我常常懷疑自己身體裏那個龐大不甘示弱的靈魂會突然湧現出來,然後占據我的整個人生,那靈魂是詭異的寂寞的孤獨的。我承認它占據了我人生的主體力量,甚至於我寫作時的所有力量,更甚至的我把我整個漫長的悠揚的美麗的安寧的夜都給了它。

暗夜未央。我讀郭敬明的第一本書《愛與痛的邊緣》。這是後一個部分。暗夜把它的力量全部給了我們這些喜歡在黑夜裏沉思的人,我們絲毫不辜負它的把我們人生三分之一的精力都還給了它。我們在深夜裏碼字,碼日誌,碼思緒,碼孤獨,碼人生。

郭敬明喜歡用寂寞來形容他的人生,他的文字裏字裏行間總是出現這兩個字。你們覺得遙遠嗎?不,一點也不遙遠,在你們讀到我後記的時候,你們的心也是寂寞的。這些文章裏的愛掏空了你們。當那些愛掏空了你們的時候,它早已經掏空了我。那愛像侵蝕而來的硫酸,把心底裏最柔軟的部分也侵蝕了,然後幹淨的徹底。

我更加喜歡用孤獨。寂寞是你站在空曠蒼茫的蒼穹下找不到一個能聽你訴說衷腸的人。孤獨是你站在這個繁華熙攘的塵世中看著所有對你微笑的人撫摸你的肩膀你卻找不到任何適合的言語來形容你的悲戚。

那些故事中的女人們,她們用我付與她們的力量和許許多多的哀怨來纏繞我的夜晚我的夢境。她們像一個深不可測的井底許許多多孤獨的靈魂,她們在井底看世間百態,看世態炎涼,看傷春悲秋。

她們看那些春風像一個少女挺立的鼻尖,掛著那些讓人驕傲的舞鞋,鋼琴,那些現實得不能再現實的美好。她們看那些美麗的東西,須臾,轉化成風中吹落的白發,然後回歸到這些殘酷的愛上。同她們一樣,誰沒有體會過那些井底發出悲悲戚戚的血滴聲。新鮮的血滴。

用毀滅祭奠愛。

我說的太沉重了,確實,把這些生命裏沉重的東西拿出來一遍一遍的寫,又一遍一遍的看,然後再給別人一遍一遍的看,確實會讓它變的沉重,再沉重一點。

“隻要我們以相同的姿勢閱讀,我們就能彼此安慰。”

我想,故事寫到這裏,讓那些沉重的靈魂休息一下吧,也讓愛休息一下吧。它累了,很累了。每天被我拿來蹂躪,蹂躪的不好就變成垃圾筐裏的廢紙,蹂躪的好了,就被我在深夜碼在了紙上。我太對不起愛了。我們都休息休息吧。

麵前,媽媽買的點心叫開口笑,我想這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力量。我討厭那些類似於:宿命,夙願,命運,孽緣。之類的詞語。說的人背後發涼。但有時候,你不得不相信,這種無形的東西的存在感,有時候真的勝過有形的東西。就像這盒點心。我每天放在我的電腦前,從來沒有注意到它的名字,直到我決定結束這些殘酷的愛,準備重新開是新生活的時候。它的名字如此清晰的出現在我的麵前,並且以一種完全正麵朝著我的狀態出現。

好的。開口笑吧。

一直以來我不喜歡用第一人稱寫東西,因為我總害怕,我筆下的殘酷的人生會被我這樣說呀說的就真的說到我的現實生活中來了。所以十份抱歉,我創作出了那些人生悲慘的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