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鍥而不舍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1 / 1)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很多時候,事情的成敗,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隻有自己向著既定目標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可見鍥而不舍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願每個人都能把握好這一把金鑰匙,開啟自己的成功之門。

有一個剛剛初中畢業的荷蘭青年,來到一個小鎮,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看門的工作。他在這個門衛的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個小鎮,也沒有再換過工作。

這裏的工作很清閑,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年輕的他選擇了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樣的專注和細致,鍥而不舍。經過多年的打磨,他的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很多專業技師都要高。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這個重大發現讓他聲名大振,之後隻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高深莫測的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歲高齡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他的成功之道在於,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他用盡一生的心血,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就是憑借著這種態度和做事的方法,他最終獲得了驕人的社會地位和科研成就。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和萬·列文虎克一樣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業餘愛好,和他不同的是,很多人在樹立每一個目標時都那麼信誓旦旦,但往往沒過幾天,原來的熱情和信心就開始消退,直到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或許就是這些人之所以平凡的原因吧。

成功是與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相伴而生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沒有堅持而獲得成功,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來自於鍥而不舍的努力。

年輕時出身貧寒的鬆下幸之助,到一家電器工廠去應聘,人事主管看他衣衫不整,肮髒不堪,身子又瘦小,就推辭說:“我們這裏現在暫時不缺人,或許以後可能會缺人,你一個月後再來看看吧。”

當時那位主管隻是隨便說說,沒想到一個月後鬆下幸之助真的來了。再次看到他主管有些言辭閃爍,於是又推托說:“我現在很忙,過幾天再說吧。”沒想到隔了幾天,鬆下真的又來了,如此反複了多次,那位主管想這次斷了他的念頭,於是就直白地說:“你這樣髒兮兮的,哪個工廠會要你呢?”鬆下沒有死心,回家之後立即借錢買了一身整齊的衣服穿上,第二天他又來了。主管隻好說:“做工廠上班不僅需要穿得整潔,還有要有電器知識,你有嗎?”

回家之後鬆下沒日沒夜地補習電器知識,兩個月後,鬆下再次出現在了那位主管麵前,他說:“我已經學了不少電器知識,或許我還和你們相距很遠,但是我有時間一項一項地補。”這位主管終於被鬆下誠懇的態度打動了,過了半天他才說:“幹這一行很多年了,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像你這樣找工作的人,我真佩服你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韌性。”

之後鬆下幸之助得到了這份工作,並通過不斷的努力逐漸成為“經營之神”,成為商界的楷模。

後來成為商界“經營之神”的鬆下正是憑借自己鍥而不舍的精神,打動了固執的主管。同時我們也相信,鬆下後來的成功也和他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看了鬆下的故事,我們是不是該審視一下自己呢?我們是不是也有鬆下的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呢?我們是不是也能和他一樣在麵對生活中一次次的拒絕後依然堅持自己,再試一次呢?

或許會有人說,鬆下幸之助本身就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萬·列文虎克本身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那麼他們的成功真的僅僅是因為天賦和幸運嗎?看過下麵的這段話,或許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很多鳥都會飛,而且能夠飛得很遠,但不是所有的鳥都能飛越太平洋,而有一種鳥卻能。它們的體型相對小,但是它們卻能做到其他鳥類不能做到的事情。它們擁有的僅是一小截樹枝。它們把樹枝銜在嘴裏,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在水麵上,然後落在樹枝上休息;餓了,它們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困了,它們就站在樹枝上睡覺。就這樣,它們靠著堅持不懈的精神,越過了太平洋。

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正是因為喪失了這種精神,所以成功才放棄了我們。

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代替鍥而不舍的精神。教育不能代替、天賦不能代替、才幹不能代替,世界上受過良好教育而碌碌無為者比比皆是,天資聰慧,具備才幹的人而未獲得成功的屢見不鮮。隻有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我們才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獲得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