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養生分疾4(1 / 3)

高血壓與養生

高血壓是動脈血管內的壓力異常升高。動脈血管如同流水的管道,心髒如同水泵,管道內的壓力異常升高,泵就要用更大的力量將水泵到管道內,久而久之,泵就會因勞累而損害,從而引發各類疾病。

高血壓是導致腦中風、冠心病、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那麼,高血壓患者如何保健才能防範諸多並發症,頤養天年呢?

(1)情誌養生

中醫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稱為“七情”,七情太過則會引發疾病。高血壓患者往往因腎陰虛而導致肝陽上亢,肝氣鬱結久而化火,肝火旺則易心煩急躁,動不動就惱怒,遇到一點小事也發火。這樣極易促使血壓升高,有時吃藥也難以奏效。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神經內分泌係統發揮正常的調節功能,保持血壓的穩定。因此,患有高血壓的病人要學會駕馭“七情”。

(2)起居養生

中醫極為重視“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養生之道。高血壓患者應做到有規律地生活,無論是體力或腦力勞動都要適度。每天要保證8~9小時睡眠,午睡30~60分鍾。睡眠是很好的給健康“充電”的方式,有利於消除疲勞恢複體力,防止血壓波動。起居有常,作息有時,可使生命節律有序運轉,這對血壓的穩定十分有利。

另外,還要注意起床時宜緩不宜急;洗漱宜用溫水,堅持四季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洗後按摩足三裏、湧泉等穴位,既能起到強身作用,又有利於降壓並保持血壓穩定。

(3)飲食養生

高血壓病人的飲食原則是一個字:“淡”。高血壓患者每天的食鹽量以6克為宜。在清淡飲食的原則下,應做到粗細搭配,葷素相宜,品種多樣,保持膳食平衡。

對高血壓病人,要供給充足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鈣、鉀和適量的微量元素,並常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及蔬菜,對降壓保健大有裨益。體胖、血脂異常的高血壓患者,應限製高脂肪高熱量飲食。

此外,還應做到不酗酒不吸煙,以免導致血壓波動,發生意外。

(4)運動養生

高血壓患者運動養生貴在“適度”。高血壓患者無論選擇何種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交誼舞、保健操、遊泳等,都要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血壓高低,掌握好運動量,以感到渾身舒適為度,切莫盲目加大運動量。在運動時要做到動靜結合,即形要動,神要靜,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打太極拳對高血壓是一種很好的體療,一招一式柔和舒緩,用意念引導動作,姿勢放鬆,思想集中,心安神定。這種動靜結合,形神合一的動作,有助調節大腦神經的功能,並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改善體循環和微循環,從而使血壓下降。

高脂血症與養生

血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過低,都屬於脂質代謝不正常,叫高脂血症。

人的血清膽固醇有2/3是體內自己製造,1/3靠飲食獲得。因此,高脂血症並不完全都是吃出來的,其發病原因很複雜,可因腎髒病、糖尿病、肝髒病等而繼發,也可因家庭遺傳原因而得病,當然與不良生活習慣也有密切關係。

不管高脂血症的病因如何,通過日常養生調理,都是可以有效改善的。

(1)高脂血症的症狀

高脂血症一般表現不是很明顯。絕大多數的高脂血症者自己沒有感覺,大多是在檢查身體時,或者做其他疾病檢查時被發現的。

高脂血症出現的主要表現是並發症,如高脂血症可以並發很多其他疾病,並發動脈硬化的問題、並發心髒的問題、出現大腦供血的問題或者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者腎髒出問題等,都可能成為高脂血症的症狀。

(2)高脂血症的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首要的基本的治療措施,應長期堅持。其目的在於降低血中的膽固醇,保持均衡營養。對超重患者,不僅應減除過多的總熱量,而且還應積極進行體育活動,減輕體重。

(3)高脂血症的預防

經常運動和適當的體力活動,能使高脂血症患者血清LDL-膽固醇和VLDL-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並可有效提高血清HDL-膽固醇水平。

適當控製高脂肪(豬肉、動物內髒等)、高糖類(食糖、甜類食品)、高蛋白(雞蛋要保持每周不超過4~5個,高脂血症患者每周不超過2個)飲食。通過飲食調節,使血脂水平得到較好的控製。

適當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稻穀等,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僅可改善糖耐量,而且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要食用對人體有益的植物油,如單不飽和油脂,包括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這些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多不飽和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棉籽油、紅花油和葵花籽油等,所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有限,達不到人體脂質代謝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