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庭的現在與未來(1 / 3)

二十七、腐朽的社會,腐朽的家庭

現代世界上的家庭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一類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家庭。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剖析一下這兩類家庭,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們先來剖析一下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資本主義社會是腐朽的社會

根據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家庭不是孤立的現象,它是由社會本質所決定、與整個社會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的社會現象,同時它又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因此,要了解資本主義家庭必須首先了解資本主義社會。

當今的資本主義社會比起上一世紀來,甚至比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來,都有很大的不同。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生產力大為提高,又由於生產力的極大提高,資本主義社會中雇傭工人的生活有所改善。但這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的本性已經改變了。資本主義剝削製度的本性並沒有改變,而且資本家借助於生產技術的進步掠奪了工人階級所創造的更多的剩餘價值,工人的生活相對於資本家而言更貧困了。資本主義製度的固有矛盾一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不但沒有消除,而且更加激化了;經濟危機日趨頻繁,能源危機威脅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社會從整體上陷入更加慌亂之中,思想頹廢,文化墮落,犯罪增加,各種社會問題此起彼伏而又無法解決。總之,今天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弊端比起過去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一個腐朽的社會。

我們知道,人類的家庭生活是受社會製度製約的,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家庭。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性也就決定了這個社會家庭關係上的腐朽性。資本主義社會中腐朽的家庭關係表現在各個方麵。

資本主義家庭腐朽現象之一:兩性關係混亂

在資本主義世界,有一個頗為流行的口號就是所謂“性解放”。它的含義就是實行不加限製的性交,誰愛跟誰發生關係就跟誰發生關係,性生活完全不受婚姻的約束。有些人把這個口號吹捧得很高,說什麼為了解放人,就必須先解放性,“人的解放就在於性欲的完全的和無限的滿足”。在這個口號下,資本主義社會的某些地方,兩性關係達到了十分混亂的地步。婚前性生活相當隨便,婚後夫妻誰也管不著誰,照樣胡來,甚至非婚姘居被認為是合法的。此外,還有什麼獨身生活者、同性戀者,五花八門,不一而足。這種現象對我國一些人也發生了一定的影響。前幾年曾有人在我國報紙上公開鼓吹“性解放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曆史的進步”,愛情“是受人們性欲支配的”,無產階級“也不能離開色情”等等。山東濟南的一個流氓團夥也把性解放作為進行犯罪活動的旗幟。

那麼這種性解放到底是什麼貨色呢?首先,它不象有些人說的那樣是什麼科學發達的產物,而是資本主義社會腐朽性的一種表現。前麵我們說過,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家庭,這種“性解放”正是由它所處的社會所決定的。在資本主義製度下,人們或者倍受剝削和壓迫,職業不穩,或者是經濟規律的奴仆,競爭的犧牲品,但都感到前途渺茫,沒有出路,轉而思想頹廢,尋求色情刺激。其實,這種性解放也是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通奸、賣淫現象在新的條件下的惡性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批判過的“公妻製”的大暴露。其次,這種性解放也決不是什麼曆史的進步,而恰恰是曆史的倒退。我們知道,人類曆史上曾有過一段群婚製時期,但那是人類剛從動物界脫胎而來時的舊痕跡,是早已過去的事了。而人類家庭發展的曆史,又恰恰是對雜亂的性交一步步加以限製的曆史,縮小性交範圍是人類曆史進步的總趨勢。故此,性解放決不是什麼曆史的進步。

其實,“性解放”也不是什麼新東西,列寧在世時曾對性解放的變種“杯水主義”做過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列寧說過:“作為一個共產黨人,我毫不同情杯水主義,雖然它負有‘愛情解放’的美名。無論怎樣,這種愛情解放,既不是新的,也不是共產主義的”。“在資產階級的實踐中,它變成了肉欲的解放。”“我認為這個出名的杯水主義完全是非馬克思主義的,並且是反社會的。在性生活上,不僅應該考慮到單純的生理上的要求,而且也應考慮到文化的特征,看它們究竟是高等的還是低等的。”“自然,渴是要滿足的。但難道正常環境下的正常人會爬到街上去喝那裏的髒水,或者從那治有許多人的唇脂的髒杯子裏喝水嗎?”“所謂‘新的性生活’,據我看來。卻往往是純粹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妓院的擴充。”列寧在六十多年前說過的這些話對我們認清所謂性解放的實質無疑是極有教益的。

資本主義家庭腐朽現象之二:離婚頻繁

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家庭關係腐朽的另一個表現就是離婚頻繁。近年來,西方社會婚姻家庭關係十分鬆散,存在著一種離婚率高、離婚後結婚再離婚率也很高的現象,被稱之為以頻繁的結婚,離婚為特征的所謂“連續的多配偶婚姻”。甚至有人鼓吹一夫一妻製乃是一種多餘的壓抑,主張廢除這種形式,給性解放提供方便。這種現象對我國一些人也有影響,特別是在城市,草率結婚、又草率離婚的傾向有所增加。農村中一方地位變了。比如上了大學、當了幹部、進了城等,扔掉戀人、配偶另尋新歡的事也並非罕見。

關於應當如何看待離婚問題,我們在上文中已經做過分析。那麼如何看待西方社會的這種離婚現象呢?我們認為,這種現象同性解放一樣,也是資本主義腐朽性的一種表現,是由資本主義社會本身所決定的。關於這一方麵不用多說。我們要說的是,這種頻繁的離婚現象不是幸福,不是效法。首先,它使當事者陷入痛苦之中。單方願意的離婚給對方造成痛苦自不待言,就是雙方同意的離婚也未必都能得到幸福的甜果,那離婚後結婚又離婚的事例便是他們並不幸福的證明。用情不專,總是在追求新歡的人是沒有幸福的愛情可言的,更難得到幸福的婚姻。其次,它使家庭崩潰。任何婚姻的離散都伴隨著家庭的解體,而家庭的解體則往往給孩子,老人帶來不幸。因離婚而失去父母一方的兒童心靈上的創傷難以平複,遭雙親遺棄的兒童則隻好淪落街頭。而老人則由於家庭的解體得不到應有的照顧,過著淒慘孤獨的生活。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曆史唯物主義主張婚姻自由,社會主義製度下也堅決實行婚姻自由。這婚姻自由當然也包括離婚自由在內。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這種把離婚當兒戲的現象與我們所主張的離婚自由是有根本區別的。我們說的離婚自由是指那沒有愛情的,給雙方造成痛苦的,實質上已經死亡了的婚姻應當離散。而西方的那種高頻離婚現象乃是一種不顧社會責任,時時追求新歡,極端個人主義的“任性”,在實質上是馬克思早就批判過的“用公妻製”

“來反對婚姻”。列寧說過,“承認婦女有離婚自由,並不等於號召所有的妻子都來鬧離婚”。同樣我們今天也可以說,承認人人都有離婚自由,但並不等於人人都應當鬧離婚。

資本主義家庭腐朽現象之三:兒童失教,老人孤獨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腐朽現象往往是一種並發症。兩性關係混亂,離婚率高這兩種腐朽的社會現象導致了極其嚴重的社會後果。色情犯罪增加了。性關係混亂反映為文化上的色情充斥,色情文化又刺激了色情犯罪,造成了惡性循環,性病泛濫。由於娼妓的存在,性病在資本主義世界一直流行,而兩性關係的混亂又給性病的大量傳播敞開了方便之門。家庭畸型化了,單身家庭,同性家庭,失去父母一方的單親家庭,老人加幼兒的家庭,隻有孩子的家庭成了普遍現象。尤其突出的是兒童失去了撫養和教育,流落街頭,吸毒犯罪者相當可觀,社會的下一代毀掉了。而年老體弱的老人則很少能得到家庭的贍養,或者靠自己微薄的養老金過著孤獨無依的生活,或者白天行乞,夜宿街頭,無家可歸。紐約街頭提著袋子流浪的“女隱士”們靠別人施舍和拾取殘湯剩飯過活的情景就是這種無依無靠的老人的寫照。據統計,在美國單親家庭1980年比1970年增加近2000萬戶,而多數青少年犯罪分子都是這種單親家庭的孩子。在英國約有50萬個沒有父親的兒童。另據報道,美國每年大約有1600萬人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成了除軍隊,警察以外的最強暴的社會生活組織。很難想見,在這樣的社會中,會有家庭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