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淺析(1 / 2)

自己是跟班學藝,所在劇團雖係軍隊編製,卻設有專門教練。所以在幼年時紮下了深厚的武功底子。在教練、戰友、前輩的教導下,結合我本身的刻苦學習,除繼承生角看家戲外,為了工作的需要,在醜角這一行中我又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並在現代戲中擔任老、中、青、正、反等不同類型的角色。因自己具備了紮實的功底,所以在我所扮演的醜行戲中,我不以醜角長行去演,而是以生醜並合的身形、動作、步伐、道白、語氣、唱腔來表演。因我取其兩行的所長,才更好地創造了角色形象,在許多人物的表演上形成了我自己的演出。

自我參加革命以來,所演過的劇目和角色有八十餘個。

現在我就以下十個不同形象的角色談談自己的塑造和表演:

《吃魚》《坐窯》這兩折貧生戲中,前輩老先生形象地創造了該劇的人物個性(現今演出者甚少),在這兩折戲中,我繼承了老師的傳授,對貧生的步伐和彩腔尚能運用自如,對吃魚的口技也尚能逼真傳神。對《坐窯》呂蒙正這個雖貧而滿腹經綸的“之乎”文人表演他冷而不亂步、饑而不倒形的又窮又酸的可笑潦倒形象時,把自己所擅長的彩腔技巧用到了其角色的放音、落板和道白中,較好地創造了任務形象。

《抱樁盒》《拷寇》這是兩折難度較大的功夫戲。角色陳琳是個宮人,為了給觀眾以美感,所以在其兩折戲中,多用茶壺嘴姿勢造型。宮人形態的走跑步法和高音“啥”字的道白。在這方麵,我深感前輩名人的高超技藝。此兩劇我多用作教材。同時在繼承中對兩劇做了一些修改。就以上四個戲而言,確係前輩老藝人的寶貴遺產,我定不斷地運用與發展。

《十五貫》。該劇我扮演婁阿鼠。對此人物,我首先刻畫他的內心活動。對每一句台詞、唱腔、眼神、動作及時代背景,語言結構的緊慢高低,都做了細致的琢磨。在導演和同誌們的幫助之下,我成功地塑造了這一形象。在本團取得了百餘場的演出盛況,博得了觀眾的好評(與當時曆史劇剛開放有關)。在“鼠禍”一場戲中,我為了把這個有賊行劣跡的賭棍展現在觀眾麵前,做了如下表演:

1. 婁剛一出場,打了一個哈欠,脖子一搖一搓就將觀眾引入劇中,當說道“……能偷則偷”這句詞時,雙手交叉,並足側身,屈膝半蹲,右手做偷錢動作,雙眼盯右手,立即背身一轉這一連貫的動作,使觀眾無有喘息之機。

2. 當婁又說道“……這肉斧也能換幾文錢”時,剛要出門,就聽尤一聲呻吟,我便用急轉身貼牆掛畫姿勢,來體現他的驚慌神態。在當婁看到十五貫錢時,一個“錢”字剛一出口,緊接著一個“那”字我運用了長顫音技巧,把戲引入高潮。在婁取錢時,尤一個夢聲,我便用了前小咕咚毛、平身、雙手撐地、前掌後支、雙腳並攏、急速爬行這一傳統技藝,然後一聲貓叫,用拐步走法再取銅錢。這些快速連貫動作,完全配合了劇情的發展。

3. 婁殺死尤後,剛要掖錢出門,一聲更響,他緊轉身吹燈扒帳,隨著音樂燈光的配合,在帳內一個探頭,使觀眾毛骨悚然。

4. 在“高橋路遇”這場戲中,當公差帶走了蘇、熊二人後,場中隻有婁一人時,我運用了一個相似(二氣)屈著雙膝,雙手同時拍膝蓋、啞笑,然後說道“我婁阿鼠的替死鬼”,當話一落,立即失笑,急用拳頭塞嘴,左右觀看,裝正經神態冷場而下。因為這幾個動作快而準確,引得觀眾笑聲不絕。

5. 在“訪鼠”這場戲中,我更入戲地刻畫他的心理狀態,終日心神不安,疑神疑鬼。這著重表現在步法和眼神上。並運用了清晰流利的道白和輕巧靈活的板凳各種擦凳、吹土、耍指、耍腳等技巧動作來表現他做賊心虛的神態。最後又當婁阿鼠說道“救命的活菩薩”時,用一個大高跳、四肢趴地、叩頭亮相等動作把這個場戲推向了高潮。

6. 在“結案”一場中,當況鍾一聲“帶婁阿鼠”時,隨著兩差人拉、推,婁上場的鑼鼓點中,我用兩手貼胸、抓繩、下蹲、縮脖、瞪眼等這一係列亮相來體現這個窮凶極惡、咬牙切齒的賭棍無賴形象。

7. 總的來說,這個角色,我做到了入情入化,表演自如,不矯不過。對人物的塑造我是很滿意的,這也多虧幼年的功底幫了我的忙。

《說書陣地》。此劇參加了甘肅省首屆現代戲會演。劇中我扮演“二氣”這一雖係農村青年,卻沾有不愛勞動、迷古書,想入非非等不良習氣的人物形象。為了塑造這一角色,我多次走看鬧市書場,觀察體會。在兩次聽書的造型上,我用了不同的形態:第一次聽“老五”說書,因“二氣”是常客,姿勢是目觀老五,不是好奇而是入迷。聽到最後拍手叫絕。第二次聽“臘梅”說書,先是持砸書場的態度漫步進入,時而又轉入懷疑態度。隨著“臘梅”說書的戲情發展,“二氣”的心態全部進入書中。這時我在台角用了一個雙腿蹲地、左手抱右膝、右手托右耳、雙目入迷、偏頭張口等動作,這些動作成功地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並得到了觀眾的讚揚。另外在“二氣”一段唱腔中,“……昨夜晚我做了一個夢”,是我同作曲、琴師共同設計的,我提供了作曲前的初步唱法。此段唱腔音符清晰,節奏和諧、動聽,特別是最後一句,“二氣”一個哈欠,結合音樂提板,為體現這個人物的懶相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