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縫線:腸線組織反應大以適合於縫皮,如用於埋沒縫合也因其張力效果不大。可用於粘膜縫合,及感染區可疑部分,如炎症發展,深部作縫合可因而自行溶化,隨之引流,不至於因殘留成為感染源問題。
二、手術操作上求柔、細微、正確皮膚縫合
須作真皮縫合切開手術必先從皮膚切開開始,所以先談切開線的決定。一般是對深部有關的重要器官加以注意,其次為從切口到主要手術操作處找出進路。但以皮膚外科與美容成形手術而言,可以目標為主考慮手術切開線的選擇。它要求術後瘢痕不顯,要求皮下組織損傷盡可能少,因此在手術前必須先熟悉局部解剖結構,各層組織的特性與厚薄,保護營養血管與支配的神經。如頭及顏麵部手術:①切口選在毛發隱處,或為衣、帽、飾物遮蓋部位。②與生理皺襞、皮紋一致。③與唇紅線、鼻唇溝、耳根部、下頜骨角後緣等部取一致。
皮膚切開線自古即開始有過研究。所謂線為其中有名之一,但此線的根據主要從研究中,認為與皮膚層內的膠質的彈力纖維行走方向一致,而在人的活體皮下所存在肌肉,由於緊張後作用於皮膚時,其所產生的皺褶又與打線就並非完全一致,在差異大時可完全相反。尤其在顏麵此種傾向顯著,皮膚皺褶多與線成為直角。實際上皮膚所起皺方向也正是皮膚最緊張的方向,所以決定切開線以起皺的方向為依據,可使術後瘢痕限製於最小範圍。
切開皮下過程應使手術刀自皮麵垂直切入,前項所述,使用刀刃鋒利,並注意絕不可使刀刃傾斜切入,如此可因薄處出現小塊壞死,並由此可形成瘢痕隆起。
如對感染性或癱痕、腫瘤等須作組織切除時,常應將刀刃稍偏向遠處,即是需作皮下組織較多的切除,縫合皮下時應作減張縫合,以消減皮下死腔,應使皮膚麵縫合輕度隆起並考慮作真皮縫合為滿意。
皮膚後出血點較大處用止血鉗夾住後用細線紮止血,如此結紮勿使過多為好。較細小處可先以紗布抵壓後用弱電凝血之為宜。美容小手術止血一般可在麻藥內加入腎上腺素通常用10萬倍稀釋液即可見效。如在顏麵部(切皮去皺或下瞼脂肪袋去皮等)創麵豐富處滲血較多,每多應用腎上腺浸液小紗布直接作局部的暫時貼敷止血,或用腎上腺稀釋生理鹽水紗布粘敷局部止血。總之,止血的原則以留結紮線頭過多;腎上腺素使用不能過量;電凝火力不能太高,不能應用於真皮層淺處。較大麵積皮下毛細血管滲血,最有利止血為以60度熱度的生理鹽水紗布加壓貼敷後,即可止血,也可分別的加以電凝或結紮止血。按一般外科的常規作法,靜脈性出血每可在加壓約2分鍾後可自然凝血而止。以上各法可根據當時情況靈活機動選擇應用。
剝離切開皮膚,止血後,手術進路中為達到手術目的地,必須作層次間的分離,在美容整形手術中也不例外。剝離分與鈍性,銳性為用手術刀,或剪子切離組織,鈍性為用止血鉗,刀把,圓頭至術者指頭作淺、深筋膜麵,疏鬆組織層,肌、骨膜上下等處的剝脫性分離。銳性的雖在手術中可見出血較多,但損傷組織範圍較少,而鈍性剝脫層次其損傷組織麵較廣。剝離時,層次要正確,注意保護有關的神經與血管,如顏麵部剝離多用銳性分離。為有刺於在縫合時張力不大,外形完美,愈合良好即使是範圍缺手術,張力不大也應加以邊緣部的分離,使創緣對合良好,如此可減少術後瘢痕;此外可依照皮膚缺失,創緣對合情況作充分估計,為了愈合上爭取完奏無缺原則,否則應作植皮考慮強行將出現縫合口壞死,術後創口開,甚至局部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