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辛棄疾的詞影響太大,而且寫得有氣魄,讀起來有力量,所以很多人起名字的時候,都比較喜歡到辛棄疾的詞裏麵找。比如,著名的百度公司,“百度”這個名字就來自辛棄疾的一句詞:“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談治學、說做學問,引用宋詞中的名句,說過一番很著名的話,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是說,做學問首先應該站得高看得遠,胸懷要大。第二境界是說,不怕辛苦,衣帶漸寬也不悔。第三境界是說,有一天會發現驚喜,隻要功夫到。
王國維所引用的宋詞名句,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自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來自柳永的《風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來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明末有個女子很不得了,她叫柳如是。自從她給自己起了這個名字之後,很少有人還記得她的本名“楊愛”了。
“柳如是”這個名字的典故出自辛棄疾的一首詞《賀新郎》: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白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如是”的名字就出自這句。這裏的“嫵媚”是青山的,不是女人的。因為這首辛詞整體上說是很男人、很狂士的,這從最後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可以看得出來。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是一種豪邁,楊愛從中取名,叫柳如是,正是表明自己要忘記從前的經曆,如今自己要堅強起來,要走不同於平常女人的路,雖是巾幗,但也不讓須眉。
通過上麵對辛棄疾的人生經曆和幾首詞的講解,大家可以了解,辛棄疾的人生同樣很豐富、很立體、很多麵,既有金戈鐵馬的一麵,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麵。
我們通過他的詞來看看辛棄疾兒女情長的一麵。他把一首表明誌向、發泄怨氣的詞借惜春和女人盼得寵的心思,寫得溫柔委婉,卻也義正詞嚴,甚至還有點怨氣衝天的味道,在風花雪月的背後是哀傷與憤怒。
先來看一首《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還能禁得起幾番風雨,那暖人的春光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就要匆匆歸去了。因為太珍愛春光所以害怕花兒開得太早,更何況花開就有花落,不忍看到落紅無數。春天呀,你的腳步能不能暫時停下來?聽說春天已盡,不再回來。春天走的時候,連個道別都沒有說。看來,隻有畫簷蛛網和飄飛的柳絮對春光最殷勤。
長門事,辛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喜歡用典故。為什麼這樣呢?我們知道,寫詩也好寫詞也好,一般來說,是為了傳播的、讓讀者看的,是為了讓讀者了解自己的心思的。所以著述寫文章的人一般都有個目標讀者群,辛棄疾寫詞的目標讀者群是哪些人呢?他設想的讀者不是大眾,而是中眾,甚至就是小眾——即那些和他一樣故鄉被金人占領不得已南渡的君臣,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主流讀者群,有影響力的人可不就是“主流”嗎?辛詞的特點之二就是很主流。
這些有影響力的君臣,既是官員又是知識分子,他們對“長門事”這樣的典故,一般都能看得懂。再說寫給這些人看的詞,確實不能太淺薄和直白,他們需要含蓄、委婉曲折的表達方式,官場至今還流行這一套邏輯,不是嗎?
長門事這個典故,來自於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序》,裏麵是這樣說的:漢孝武皇帝的陳皇後,當時聽到自己的丈夫孝武皇帝寵幸了別人,不再寵幸她,於是醋意大發,嫉妒得發狂。孝武皇帝發了脾氣,下令把她關在長門宮,這下陳皇後明白了,皇帝是惹不起的,隻能討好、獻媚。聽說蜀郡有個叫司馬相如的,文章寫得天下人佩服,於是就送了一百兩黃金,用來給相如、文君當酒錢,希望相如的文章能夠幫她贏得皇上的重新寵幸。相如替陳皇後寫了一篇文章《長門賦》,希望皇上悟到陳皇後的苦心,皇上看了司馬相如的文章,果然明白了陳皇後的心思,重新寵幸這位皇後。
辛棄疾平白無故地突然寫陳皇後被關在長門宮遭冷落的故事,為啥?實際還是在說自己的命運,目前和遭冷遇的陳皇後有區別嗎?我一腔熱血總想著收複失地,將金人趕出我中原,可是屢屢被排擠,被閑置,什麼時候朝廷才能寵幸我、重新起用我?“蛾眉曾有人妒”,我的忠君之心,天地可鑒。可是我這樣的人總被朝廷冷落。記得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橫眉豈奪蛾眉冶,不料仍違眾女心!”辛棄疾想到自己的經曆有點生氣了,幹嗎呀這是,正直的官員想回到朝廷效力怎麼就這麼難。一百兩黃金縱然可以買來司馬相如的一篇《長門賦》,可我的“脈脈此情”又該向誰訴說呢?那些暫時在皇帝麵前得寵的美人,你們高興得太早,以至於翩翩起舞,難道你們沒有看到當年最受寵幸的楊玉環、趙飛燕最終不是被賜死就是自殺的下場嗎?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在輝煌的時候,唐玄宗寵愛到夜夜不離身,可是太平日子沒有多久,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幸蜀,途中六軍不發,非要鏟除紅顏禍水楊玉環,唐玄宗此時連自己的命能不能保得住還難說,哪還有工夫去管什麼愛妃呢,最終隻得迫於將士們的壓力,下令在馬嵬坡將楊貴妃賜死。還有那個趙飛燕,漢成帝寵幸的皇後,後來被廢為庶人,最終自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