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是作者近30年來,先後在中學物理教學、教學心理研究、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育資源開發、心理谘詢、中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校正及培優輔導、家長培訓、兒童心理門診等教育與心理相關領域的實踐與理論思考的成果。成書兩年後,終於走出書齋與讀者分享。
作為非心理係“科班”的應用心理學工作者,之所以敢鬥膽向各路西方心理學大師“叫板”,寫這樣一本涉及基礎心理學方法和理論的書,是因為自己在長期的“大心理、大教育”工作實踐中時常感到,作為基礎理論的心理學理論用起來不是很“給力”:要麼太枯燥無力,如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解釋教育教學問題;要麼太“玄乎”,如一些精神分析的理論;要麼需不停地切換理論工具(切換各流派理論)。更主要的是,正如眾多心理學家普遍承認的,心理學像灌木叢,學派林立,各說各話,互相矛盾,不能形成統一的學科體係。這阻礙了學科的發展,也影響了其在實踐中指導作用的發揮。因此,將我們在自己長期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對西方心理學的認識成果發表出來,與各界讀者分享,以拋磚引玉。
本書第一章係統介紹了作者關於西方心理學的新理論框架——“認知結構知識模型理論”,該章最後一節(第七節)用較大篇幅論述了人類認知結構的發生發展問題,也可以認為這是基於認知結構知識模型理論的發展心理學和家庭教育理論;第二章簡要論述了本理論與各主流心理學流派理論的內在一致性問題;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介紹了該理論在學科教學、心理谘詢和學習心理障礙排除輔導中的初步應用。
本書作為一線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所著的係統性心理學基礎理論和應用著作,兼顧理論的嚴謹性、係統性、實用性和易用性,適合所有以基礎心理學為理論指導的應用領域專業人士,如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谘詢師、青少年工作者,對於有一定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背景的學習型、教練型家長,本書也是一本難得的專業參考書。
本書內容涉及基礎心理學和多個主要的應用心理學分支,但隻是集中闡述了作者的“認知結構知識模型理論”及其在幾個應用心理學分支中的典型應用。由於時間和能力有限,疏漏和瑕疵在所難免,特別是對文中引用的部分理論觀點和應用部分的某些案例、引證材料等考證不是很充分,如有些引證材料來源於互聯網,但對原始出處沒能完全考證清楚(在本書中案例和引證材料一般統一用楷體字印刷,以與正文相區分)。在此,對文中引述的所有材料的原始作者表示衷心感謝。同時,歡迎原作者或讀者提供這方麵的線索以及任何的改進意見和建議,我們將在以後的版本中不斷修改完善。
作者
2013年8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