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運作成功案例
1.1巧設家庭五大基金理財資料來源《華商晨報》
家庭作為一個基本的消費單位,理財也要科學、合理安排。把全家整個經濟開支劃分為五類不同的基金,可以幫助家庭理財。
1.家庭生活基金
如果家庭每月收入相對穩定,於是將這筆固定收入的40%作為家庭生活基金,主要用於吃、穿、住等日常基本生活開支,並設小賬本加以明細。此項基金必不可少,應該充分保證其比例和質量。
2.家庭文化基金
以家庭固定收入的10%作為家庭文化基金,主要用於家庭成員的體育、娛樂和文化等方麵的消費。這也是很好的智力投資,若個人收入增加,擴大到15%最好。
3.家庭建設基金
以家庭固定收入的20%作為家庭建設基金,主要用於購置一些耐用消費品(即所謂的大件)和為未來的房屋購買、裝修作經濟準備。這項基金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有時根本不用,則可作為儲蓄。
4.家庭投資基金
以家庭固定收入的20%作為投資基金較為科學,可儲蓄,或購買債券、基金、股票、郵幣卡及藝術品等。當然,此項基金的投入,要與個人所掌握的金融知識、興趣愛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等要素相結合,慎重選擇,避免損失。
5.家庭親情基金
這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定出來的一項基金,比如用於贍養生活在農村、沒有經濟來源的雙親以及照顧尚未經濟獨立的弟、妹。此項基金約占家庭固定收入的10%,當然這需要事先與每個家庭成員協商好(尤其是自己的愛人),這項基金的比例可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
1.2工薪家庭購買貨幣基金資料來源第一理財網
貨幣市場基金是一種以銀行存款、短期債券(含央行票據)、回購協議和商業票據等安全性極高的貨幣市場工具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最早創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目的是將小戶的資金集中起來,以大戶的姿態出現在金融市場上,以改變存款小戶在當時所受的利率歧視。由於投資門檻並不高,它的出現,無疑為絕大多數的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現金管理的新選擇,因此從其一上市就吸引了大量的目光。
國內從2003年12月底第一隻貨幣市場基金成立開始,其規模始終在飛速遞增。至2004年6月30日,比2003年增加了574.75%,到2004年12月31日又比半年前增加了397.70%。截至2007年,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已達到1424.91億元。貨幣市場基金自推出就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而2005年4月1日《關於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等相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出台,又將貨幣市場基金推向目光的焦點。那麼被稱為儲蓄的替代品的貨幣市場基金是否依然能保持原有的投資魅力呢?
對於貨幣市場基金的優點,可以通過下麵的這個案例加以說明。
某工薪家庭,每月得還房貸1300元,每年得交保險費1.42萬元,由於不願意在銀行排隊,以往都是每年年初一次性往銀行存足約3萬元,銀行及保險公司到時按時扣款。
1.理財建議
每年年初存往銀行的約3萬元隻有活期利息,收益不高,若通過國債或人民幣理財產品替代儲蓄,可能找不到到期日正好符合交款日要求的產品,而且還需要去排隊買賣,因此建議通過網上銀行購買貨幣市場基金,在每個還款日前的3天賣出適當金額的基金,這樣既可以不必排隊而做到如期還款,又可以享受到高於同期活期存款利息的收益。平時存活期享受的是0.576%的活期儲蓄收益(稅後);而買入貨幣市場基金,以華安現金福利基金為例,這支基金在2007年初的7天年化平均收益率都在3.0%左右,是活期的5倍多,申購、贖回都免手續費,而且還免利息稅。
2.理財分析
以上這個小案例裏麵,專業理財師很好地利用了貨幣市場基金收益較高、流動性較強和買賣方便的優勢,為該家庭的情況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貨幣市場基金適合那些追求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它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保持在3%左右,較其他低風險的投資產品,比如定期儲蓄、一年期國債或人民幣理財產品,其投資收益率更高一些。同時,貨幣市場基金的申購與贖回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並且其取得的收入也是不加稅的。這樣算下來,其在收益方麵的優勢可見一斑。
在加息的市場環境下,對於貨幣市場基金而言,新進的申購資金可以投資加息後收益率更高的短期債券,原有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很短,基金資產中總有部分資產在未來180天以內滾動到期,這些滾動到期的資金也可以投資到加息後收益率更高的短期債券上。因此當銀行加息後,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會隨之自動升高,投資者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也就是說,在市場利率上升時,能較好地規避利率風險。
為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運作,自2005年4月1日起,貨幣市場基金開始按照《通知》的新規定運行。
貨幣市場的高收益是由於高財務杠杆操作放大資金規模,投資較長期產品產生的,而新規定中對以上兩點分別做了細致和明確的規定。首先,《通知》規定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債券正回購的資金餘額在每個交易日均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20%,比之前的40%降低了一半,這一規定即大大降低了基金投資中的杠杆作用,減少了融資,勢必會減少投資的收益;《通知》還規定,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在每個交易日都不得超過180天,而不再是以前隻要求投資組合的平均期限在公告日達到這個指標,也就是說,今後的基金不再可能投資收益較高的長期債券,這對於基金的收益也將產生負麵的影響。
貨幣市場基金持有期限偏長的高票息債券,以犧牲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來換取高收益率的激進投資策略將受到抑製。在新規定執行以前,一旦生息,投資者勢必會希望將投資轉移到更高收益的產品中而使貨幣市場基金麵臨大額贖回的壓力,基金的風險也就會隨之來臨。而新規定的推行,強製地保證了貨幣市場基金的高流動性,使其能夠應對這樣的風險,保證了投資者的安全性。同時,財務杠杆的調低,同樣會降低基金的負債比例,從而降低投資者的風險。
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新的現金管理工具,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尚有許多需要調整和修改的地方,相信今後市場上還會出現更多更新的產品,而了解產品的特性,及時跟蹤市場的相關信息將成為您投資成功的製勝法寶。
1.3買好的基金,賺時間的錢資料來源《理財周刊》
從老牌勁旅富蘭克林基金公司新興市場部門的分析師成長起來的林偉傑,信仰價值投資,在這裏教我們:買好的基金,賺時間的錢。
8歲起隨父母移民之後,林偉傑的學生時代是在美國度過的。和中國人的習慣不同,美國的教育最為強調獨立,一般的美國小孩從15、16歲起就開始打工掙零花錢,所以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美國孩子就有理財觀念。
在少有華人的北卡羅來那州,林偉傑的生活也迅速地美國化。中學時代,他曾經在父母朋友的中國餐廳裏打工,收盤子,洗盤子,點菜服務生,幾乎所有的崗位他都輪流做了一遍,不菲的工錢全用來交了學費。到了大學,他則依靠獎學金讀完了博士學位,空閑時間在學校宿舍兼職當值班員。多餘的零花錢,也用來買過基金。當時有些同學熱衷於炒股票,不過因為他所研讀的是雙學位,課程緊張,根本沒時間每天跟蹤股價、研究公司基本麵,自然而然基金成為他投資的首選。
確實,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共同基金行業迅速崛起為華爾街的新貴,再加上股票市場的繁榮,還是大學生的林偉傑對於含有股票投資的基金充滿信心。這一思維習慣保持至今。或許是職業的原因,林偉傑後來對股票的熱情更是有增無減,於是決定投資品種的時候,股票型基金突出重圍,成為他個人的投資組合中當仁不讓的主力。當然,棄股票擇基金還有不得已的苦衷,在美國,證券從業人員雖然可以買股票,但是買之前,或者拋之前都要申請批準,太費時間。所以還是買基金省時省力。現在他到了中國工作,國內的基金、股票他都是不能投資的,狹小的選擇麵促使他隻能投資美國的基金。
至於選擇基金的標準,林偉傑說的很簡單,選擇好的公司,好的投資團隊,並且有穩定增長的基金。他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全部買了自己公司,也就是富蘭克林集團下的基金。這家老牌基金公司是美國最大的上市基金公司,差不多有60年的曆史,管理著超過3700億美元的資金。在美國,偏股票型基金的分類比中國複雜得多,最老牌的一個收益基金和公司的時間差不多長,有60年,平均下來每年大約有10%到11%的增長率。這個基金林偉傑也買了。他比較喜歡以每年穩定增長為目標的基金,有些基金某年可以達到30%甚至翻番的增長,到下一年就虧光了,風險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