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蒂1(1 / 3)

第一章

有女兒的家庭,隻要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有錢又有地位的單身漢,當母親的必定會巴望並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其他的女兒也能沾上姐姐的光,最後同樣嫁得稱心如意。這也是舉世公認的真理之一。

更何況,如今意氣風發的貝內特太太有兩個女兒都贏得了令人豔羨的好親事,就連在其他人看來十分勉強的莉迪婭的婚事,在她眼裏盡管比不上親愛的吉英和伊麗莎白的婚姻,但不管怎麼說也是嫁出去一個女兒,因此每當貝內特太太跟鄰居盧卡斯太太談起三個已經出嫁的女兒時,始終用的是異常興奮的語氣,當然,她更多提起的都是如今的達西夫人和彬格萊太太,那位威克姆太太時常就被她省略掉了。

“親愛的盧卡斯太太,我真希望柯林斯太太能夠像你希望的那樣,經常把她的妹妹瑪麗婭請到他們不大的牧師府去做客,好讓瑪麗婭有機會遇到合意的單身漢。不過總的說來,瑪麗婭不會比我的基蒂和曼麗更加走運,要知道,她們將會受邀去的可是彭伯利,而我相信我親愛的莉琪一定會為了兩個妹妹,專門讓達西先生邀請他在倫敦的尊貴客人來府上做客的。這一點,我可以向你保證。”

“哦,親愛的貝內特太太,”盧卡斯太太在表麵上一向不太計較貝內特太太的話,因為在她心裏至少還有一個安慰,那就是夏洛蒂早晚會成為朗博恩的女主人,於是她隨和地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如願的,因為哪怕彭伯利因為門第太高而不能經常往來,住在內瑟菲爾德的彬格萊太太也會盡好她做姐姐的義務。”

這樣的談話時常會在貝內特太太和她努力逮到的女鄰居之間展開,就像她從前十分喜歡跟人說起大女兒吉英渴望攀上一門好親事一樣,如今,性情和見識隻比過去增長了一點兒的她,又開始將基蒂的未來掛在嘴上,隻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單身漢有幸成為她口中的未來女婿。而貝內特太太之所以選上基蒂作為談資,實在是因為可以選擇的女兒隻有兩個了,而曼麗又實在不漂亮。

凱瑟琳·貝內特,也就是基蒂,我們這部續書的女主人公,在屬於她的故事開始之前,讀者不妨細細地了解一下她在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結婚後的些許變化。

貝內特先生和太太的五個女兒裏,除了可憐的曼麗相貌平平,餘者都有不俗的外表。溫柔和善的吉英最美,伊麗莎白聰慧秀麗,莉迪婭風情萬種,基蒂則擁有介於風流和嫻靜之間的婉轉美態。基蒂曾與莉迪婭形影不離,習慣了莉迪婭放浪的性格,與莉迪婭在一起時,她也同樣流露出疏於禮節的舉止,但在本質上,她到底還是跟莉迪婭有所不同,隻是年少貪玩,喜歡舞會上的風頭,但她從來沒有像莉迪婭那樣給自己找過任何眉來眼去的情人。當三個姐妹分別有了自己的婚姻之後,作為旁觀者的基蒂,也從中悟到了一些道理,雖然那之後貝內特先生出於對家族名聲的保護,不再隨便答應基蒂出入各種社交場所,她在傷心之餘也多少領會到了父親的苦心。

基蒂開始出入貝內特先生的書房,從百無聊賴地隨手取一本書解悶開始,漸漸發現了書本中的趣味,於是看書成為她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遣,這和她過去最喜歡的繡裙邊和裝飾帽子之類的活計相比,實在有意思得多。當然,她現在就是想找一根絲帶裝飾帽子,也沒有一個積極的莉迪婭在旁邊鼓動她了,所以她在這方麵的興趣也就減弱了。原來,太過年輕的基蒂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沒有什麼主見的,兩個大姐姐一向隻會湊在一起喁喁私語,忽視了這個小妹妹,曼麗又是個做作的書呆子,所以基蒂就被看上去更加強勢的莉迪婭主宰了。不過既然家裏現有的女兒隻有兩個,曼麗仍舊一副衛道士、假學究的樣子,基蒂的主見也就一點一點地成長了起來。

基蒂在閱讀方麵顯然和曼麗不太一樣。朗博恩書房裏的莎士比亞戲劇是曼麗很早就讀過的,然而她對《奧賽羅》的理解還處在教條水平,當貝內特太太偶爾提起莉迪婭時——當然她能不提起就不提起,免得丈夫生氣——曼麗有一次就用她習慣的、煞有介事的說教口氣講解道: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名譽就是生命,即使她本身沒有不當的舉止,但如果惹上了謠言,她也一樣完了。這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基蒂剛剛讀過《奧賽羅》,由於她生來就比曼麗活潑,又原本與莉迪婭關係親密,不希望聽到曼麗在背後影射莉迪婭,因而便說:

“我倒覺得,一個男人如果沒有自信,那就不要高攀一個在眾人看來比他更加高貴的女人,因為這樣一來,一有風吹草動,他就疑神疑鬼。苔絲德蒙娜唯一的過錯,就是嫁給了這個在上流社會並非人人都承認他有尊貴地位、而且他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暗自懷疑的男人。”

“你是說,一位尊貴的小姐永遠不該嫁給比她地位低的男人?可如果他有錢呢,比如每年收入兩萬鎊,比達西先生還多一倍,但卻是個做生意的家夥?要是麗琪在這兒,肯定不同意你的門第之說。”

“我並不是在說貴族地位或商人的金幣,我的意思是,無論他是誰,他首先要自信,無論他是一位紳士,還是一個商人。旁人誹謗他,歪曲他,蔑視他,都不能令他懷疑自己的價值和魅力。”

“可你剛才還說奧賽羅娶苔絲德蒙娜是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