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帝托孤,夢回桃園(1 / 2)

公元223年,昭烈皇帝因兵敗尤自憤恨,大病不愈合,恐不久於人世,遂招丞相入白帝覲見,托以後事。

劉備喚諸葛亮坐於蹋邊悉心囑托:“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隻因智識淺陋,不聽丞相之言諸公苦柬,自取其敗。如今悔恨成疾,死在旦夕。”諸葛亮緊緊的握住劉備的手意欲挽留似的,劉備少做休息繼續說:“太子軟弱,恐不能完成大業,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諸葛亮寬慰道:“望陛下善保龍體,以服天下之望。”劉備拿出自己最後的一道聖旨:“此乃朕親筆詔書,煩丞相交於太子劉禪。叫他莫以此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能加以教導。(諸葛亮雙膝跪地接過聖旨)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雲:‘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想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說完連連咳嗽。諸葛亮感激涕零俯首連拜:“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盡效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的知遇之恩。”隨即伏地不起。“丞相,丞相!”諸葛亮這才起來走近劉備,劉備繼續說:“朕有心腹之言相告。”諸葛亮俯首貼耳問:“陛下有何聖諭?”劉備注視著諸葛亮說:“卿之才十倍於曹丕,定能安邦定國,以成大事。若太子劉禪可以輔佐,則輔之。若太子不成器,丞相可自立為成都之主哇。”一句話嚇的諸葛亮連連後退,連忙匍匐在地道:“陛下,臣怎敢不竭肱股之力,繼忠貞之節,輔助太子以報陛下,繼之以死乎!”“孔明請起,朕不悔討伐東吳小賊,朕悔的是不能為二弟三弟報仇,不能匡扶漢室,不能拯救天下百姓,朕愧對丞相,愧對百姓,咳咳”。劉備說完咳嗽不止,諸葛亮攙扶劉備入榻休息。“孔明,你下去吧,朕累了”。劉備擺擺手讓諸葛亮退下。“是,陛下,保重龍體”。諸葛亮神情憂色顯現,顯然知道這一退,就再也聽不到陛下的聲音了。諸葛亮心下暗歎:“陛下賢明於世,最終長眠於此,世事難料啊。陛下,亮不會辜負你的期望的。”諸葛亮長歎一聲,恭敬的退出。

諸葛亮退出之後,隻聽見“二弟,三弟,是你們嗎?朕好像看到了涿郡的桃園了。”隨即,內侍出門宣布“陛下駕崩!”。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劉備病故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桃園三結義,一代梟雄,病逝在白帝城,給後人留下無窮的遺憾。

中平二年,涿郡莊園的一間房屋內燈火通明,床榻前有一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麵如冠玉,唇若塗脂的男子望著榻上躺著的兩名熟睡的男子愣愣的出神。其一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眉臥蠶,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其二燕頷虎須,豹頭環眼,鼾聲如雷。更令人驚奇的是此人熟睡時那一雙黑瞳睜的燦若星辰,端的是稀奇。隻見佇立在床榻前的男子喃喃自語到“這是怎麼回事?朕為何會回到三弟的莊園之中?”年輕男子佇立良久,忽然眼睛明亮起來,大聲說道“既然上天讓朕重回桃園,朕必然讓漢室興盛”。隻見,床榻上兩人驚醒看到眼前之人說道“大哥,又說什夢話,小心被人聽到”。“二弟,三弟,是大哥錯了,都是大哥的錯”。說完眼睛含淚上前雙手拉住床榻上二人的手說道。這時那名燕頷虎須男子說道“大哥,這是做甚?當今天子到官賣爵,昏庸無道,豈是明主?大哥乃是中山靖王之後,要俺老張說大哥坐上天子之位又如何。”“三弟,你這話在我和大哥麵前說說也就罷了,讓外人聽去,豈不是惹了大事?”另外一名髯長二尺的男子嗬斥道。“三弟,雲長說的對,此話記住萬萬不可再說。”“是,大哥,俺老張知錯了。”兩耳垂肩的男子是劉備字玄德,髯長二尺關羽字雲長,張飛燕頷虎須張翼德。“雲長,翼德,現在黃巾賊寇四處橫行,吾等三人要在這時謀得一官半職。”劉備望著張飛和關羽說道。“大哥,現在是深夜,我等還是明日在商議吧。”關羽沉聲道。“是大哥的不是,驚醒了兩位賢弟。天亮之後我等三人在慢慢計較。”劉備一臉歉意說道。之後張飛和關羽進入沉睡狀態。劉備抬頭望著星空,心中歎道“也許腦中的些許隻是個夢,這個夢似乎可以成為我劉備崛起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