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意外發現
意外發現
隨著林彪發出的第一個戰鬥號令,解放軍366醫院全體官兵緊急疏散。戰備風潮再度升溫。馬王堆下一個被挖掘的洞穴內,突然躥出蛇狀的藍色火焰,院務處長被燒傷,工兵部隊緊急出動,探測炸彈未果。鬧劇過後,千年的古墓卻被意外地發現。
緊急疏散,現在正式開始
若幹年後,當已經退休的原解放軍366醫院副院長白明柱躺在病床上接受輸液和采訪的時候,他對那個晚上發生的一切仍記憶猶新D
那個晚上他覺得很疲憊,緊張忙碌了一天的他正在床上呼呼大睡,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將他從睡夢中驚醒。他以軍人慣有的快捷與熟練動作下床開門。敲門的是院務處一個值班的參謀,這個參謀以異樣的神色告訴他,速到會議室開會,院長、政委以及其他醫院領導也將很快趕到。
他穿好衣服,跟在那位年輕參謀的身後匆匆向會議室走去。外麵漆黑一團,天空既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晚秋的北風夾著絲絲細雨,在空寂的大院中四散飄蕩。他打了個寒戰,問前邊的參謀:“什麼事,深更半夜的要開會?”
“戰備,緊急戰備!”參謀在暗夜中回答。
“又是戰備……”他嘟嚷著走進會議室。
會議室是兩間平房改裝的,除了一個類似乒乓球台的會議桌和幾把椅子,沒有其他裝飾性的擺設。室內燈火通明,氣氛緊張,醫院院長、政委兩位主官早已並肩坐在桌前,麵對一份電話記錄稿,神情緊張而嚴肅地小聲議論著。當白明柱剛剛找了個位子坐下,其他幾位處室領導人也相繼趕來了。
作為黨委書記的政委抬頭掃了一眼在座的各位,輕輕咳嗽了一聲,表情莊嚴而神聖地說:“現在我代表醫院黨委正式傳達林副主席向全軍發出的第一個戰鬥號令!”
眾人大驚,目光的焦點唰地射向政委那張威嚴而藏匿著殺氣的臉,室內的空氣頓時凝固起來。林副主席?戰鬥號令?這是多麼讓人驚駭不已的名字和膽戰心寒的事件。
政委停頓了片刻,即開始傳達:“第一,蘇聯談判代表團將於10月21日在北京開始會談,對此應提高警懾。第二,……第三……”政委幾乎是一口氣將號令的全部內容讀完,還未等在座的人從驚駭中回過神來,醫院院長接著宣布:“為了盡快落實林副主席的最高指示,同時也為了防止蘇修帝國主義原子彈的集中打擊,軍區黨委和後勤部黨委決定,從現在開始,各部隊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並即刻向長沙以外的山區疏散。366醫院今天夜間也要立即行動,如有不執行或執行不力者,軍法處置!”院長言簡意賅,說到這裏戛然而止。
深更半夜,眾人冷不丁地聽了政委和院長的即席講話,如同挨了兩悶棍的敲擊,原本尚未從睡意中清醒過來的頭腦,一下子懵了。大家幹瞪著兩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沉默了一段時間,院長又開始發話:“軍區其他兄弟部隊今天夜間已開始陸續離開長沙,向韶山、衡山一帶山區轉移,我們366醫院比不得野戰部隊,但也不能落後,今天晚上務必要有個表示,起碼要將部分傷病員給予疏散。根據軍區司令部和後勤部的指示,我們不宜轉移到韶山、衡山的山溝裏,那樣戰爭一旦打響,野戰部隊就很難找到我們,傷病員也很難得到及時救護和治療。軍區首長的意思是,我們最好撤往長沙以外的郊區隱蔽起來,一旦蘇修的原子彈落入長沙,我們也好搶救落難的群眾。大家看,我們撤往什麼地方合適?”
眾人終於從懵懵懂懂的驚駭和睡夢中醒了過來,軍紀如鐵,軍令如山,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拖延。大家相互望了一下,開始低頭沉思應付方案。
“咱們醫院比不了野戰部隊,他們有汽車,有帳篷,隨便什麼時候打起背包,卷起帳篷,坐上大卡車就可轉移。而我們缺乏汽車和帳篷,又有那麼多醫療設備,行動起來很困難,若今天晚上將傷病員撤往野外,病不死的也得凍死……”負責傷病員管理的院務處處
長憂心忡忡地說道。
“林副主席說,人民軍隊要經受戰備的考驗,戰備是最大的政治,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3況且,即使撤出去受點苦、挨點餓,也比在長沙被蘇修用原子彈毀滅好得多。請不要忘了美帝國主義當年在日本廣島、長崎扔下的原子彈那悲慘的情景。”政委嚴厲地批評著院務處長的消極態度,對轉移、疏散的命令一副不容置疑必須執行的態勢。眾人啞然,不置可否。“當然,最好能找到一個有住房或有防空洞的地方,這樣,無論是對戰備工作還是傷病員的身體都有好處。”政委語氣又有些緩和地補充著。
大家再度沉默起來,偶爾有人提出個轉移方案,又很快被否定。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起焦慮的神色。
突然,坐在桌前一直默不作聲的副院長白明柱腦海中想出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地處瀏陽河南岸,位於長沙城東郊五裏牌外,跑市中心約4公裏。此處有幾個不太高的丘嶺,同時有兩個高大的馬鞍狀的土包相連,俗稱馬王堆。由於這裏人煙稀少,有山有水,風景獨特,新中國成立後,湖南省委在這裏蓋起了幾十間房子,開辦了培養中共幹部的黨校和團校。但由於這裏實在太偏僻,交通及生活方麵多有不便,於是黨校和團校先後搬出,重新在市裏蓋房辦學,這個地方始成為湖南省委幹部療養院。盡管此處存在著交通、生活等諸多方麵的不便,但畢竟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確也是個療養的好去處。誰知平靜了沒有幾年,“文化大革命”風潮湧起,全國的紅衛兵開始聚集到北京天安門前接受毛澤東主席的檢閱,隨後開始了全國性的“大串連”。就在這聲勢浩大的串連中,青海省的一群紅衛兵跋山涉水,不遠千裏欲來毛主席的故鄉——湖南省湘潭韶山衝進行朝拜。也就在他們抵達長沙開始向韶山進發時,幾個紅衛兵攔截的汽車和另一輛汽車狹路相逢,出現了車撞人傷的事故。事故發生後,湖南省紅衛兵接待站迅速派車,將受傷的紅衛兵送往馬王堆療養院搶救。療養院的醫護人員見幾個紅衛兵被撞得頭破血流,本著“救死扶傷為人民”的精神,立即為其包紮治療,並給予了熱情款待。事情發展到這裏,似乎一切都了結了,但事實卻偏不。
當傷勢漸好的紅衛兵們從醫護人員口中得知這裏“藏匿”著湖南省委不少老幹部時,不禁雷霆大怒,顧不得再到韶山朝拜,立即決定先將這裏的“走資派”打翻在地。於是,紅色小將們本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造反有理”的信條,將療養的幹部和療養院的院長及大小官員全部關押起來,開始輪番批鬥。不到兩個月,被關押的“走資派”們四散奔逃,療養院被迫宣布解散,醫護人員各奔東西。自此,這個院落便開始閑置起來,無人再敢問津了。
一個星期前,解放軍366醫院副院長白明柱外出路過馬王堆,順便到院內轉了一圈,見這裏早已是荒草殘垣、破落不堪、狐兔出沒了。盡管如此,在今天這個緊急會議上,白明柱還是想到了它。
當白明柱將這個地方的情況說出後,院長、政委當場拍板:“好,就是它!”
軍情緊急,刻不容緩,院黨委立即決定:由院務處長帶上幾個參謀和勤雜人員,連夜將傷病員撤到馬王堆院內,其他的醫護人員、家屬等作好準備,從明天開始陸續撤到該區。為防萬一,院黨委同時命令,給先頭撤離的官兵包括傷病員在內,每人發一枝槍和一件勞動工具,盡快在院內、院外的隱蔽處挖掘掩體洞穴,如果看到長沙爆炸了原子彈,趕緊鑽入掩體之中。如果有蘇軍飛機的傘兵落下,立即開槍射擊,所有人員都要聽從院務處長的指揮……
院黨委的決定使在座的人越發緊張不安,似乎已經聽到了蘇修帝國主義發射的原子彈向長沙城上空飛貫而來的險惡聲音,越刮越大的北風中,似乎包藏著蘇軍飛機傘兵“吱吱”下降的身影。作為肩負重大使命的院務處長,更是心驚肉跳,熱汗漬漬,他對院長和政委囁嚅地說:“要是蘇修的傘兵真的跳下來,就憑我手下率領的一幫老弱病殘和幾條槍,能打得過他們嗎?”
“怎麼打不過,林副主席指示說,‘什麼是最好的武器?不是飛機,不是大炮,不是坦克,不是原子彈,最好的武器是毛澤東思想。什麼是最大的戰鬥力?最大的戰鬥力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是勇敢,不怕死^’你這種不相信已經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戰士,恐敵、懼敵的想法,是要犯重大政治錯誤的。”政委當頭棒喝。院務處長像霜打的茄子,漲紅了臉,低頭不語。
“不要再拖延時間了,各自按照分工趕快行動吧!”院長說完站了起來,眾人緊跟著呼呼地散去。
十幾分鍾後,院內響起了汽車轟轟的引擎聲,一群群睡眼惺的傷病員被從病房裏連拖帶拉地弄出來,又稀裏嘩啦地被拽上、被推上或被抬上敞篷汽車。
“這是把我們弄到哪裏去?”
“到底是咋回事兒?”
“你們搞什麼鬼名堂?”
傷員們一邊上車,一邊大惑不解地嘟噥著,吵鬧著,叫罵著。沒有人理會,更沒有人回答,整個醫院大院回蕩著嘈雜而緊張的腳步聲,急促的喘息聲,拐杖撞擊汽車的砰砰聲,焦灼的口令聲……風更緊了,雨更大了。院長站在一盞朦朧的路燈下,望著麵前的一切,轉身對身邊的一位參謀說:“報告軍區司令部和後勤部值班室,366醫院的緊急疏散,現在正式開始了。”
——這一天是1969年10月18日淩晨2時。
地洞中,突然躥出藍色火焰
當解放軍366醫院的人員以及醫院設施、生活用具等全部撤至以馬王堆命名的那個殘垣破壁、野草叢生的大院內,並急如星火地修補房屋、挖掘防空地道、謀劃著怎樣躲避蘇軍的原子彈和打擊敵人傘兵時,蘇聯副外長庫茲涅佐夫乘專機抵達北京,遠在蘇州的林彪長噓了一口氣,中國軍隊的官兵長噓了一口氣。
隨著中蘇會談的發展,兩國間劍拔彎張的關係一天天緩和,爆發戰爭的跡象一天天減少,但已被疏散到野外的部隊卻遲遲接不到回營的命令。眼看寒冷的冬季已經來臨,中國北方部隊的給養、運輸、訓練、思想教育等出現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根據各軍區上報的情況,林彪指示秘書通知總參謀長黃永勝,“部隊不要繼續疏散,可以回營駐紮了”,就在這個命令發出的關鍵時刻,林彪的妻子、時任林彪辦公室主任的葉群阻止道:“首長千萬不能發這個命令,部隊疏散出去沒風險,一旦放回來,萬一戰爭爆發,這個責任由誰來負?”這個女人的一席警言,使林彪放棄了剛才的念頭。
自此,中國軍隊幾百萬官兵無休止地在野外風餐露宿,並仍舊作著“深挖洞、廣積糧”、“要準備打仗”的戰備積蓄。366醫院也幹脆斷絕回長沙市裏的念頭,而在此處“重建家園”了。
從1970年開始,366醫院動用部分官兵在院內院外挖掘了不
少防空掩體,這些掩體像迷宮一樣深入地下,又巧妙地和各處的醫療室、病房連接起來。隻是空間太小,難以存留更多的醫護人員及傷病員,更難以在地下掩體中實施救護和療養。1971年9月13日,林彪墜機身亡的事件發生後,部隊再次進人一級戰備狀態,也就在這個時候,366醫院黨委決定,要在院內那個方圓幾百米的號稱馬王堆的土包下,挖掘一個大型的洞穴,作為戰時傷病員的救護之所。自然,這時的醫院黨委絕沒有想到,他們這個決定會意外地引發出一件震撼世界的考古大發現。
當那個整天提心吊膽、時刻準備著打蘇軍傘兵的院務處長,帶領一群戰士攜帶工具來到馬王堆跟前時,先是對兩個高約五丈的大土丘進行了一番觀察,然後選定兩個位置,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動工開挖。十幾天後,兩個大洞都相繼掘進數米,正當戰士們揮鎬弄鍬不斷地擴大著戰果時,隻聽“呼隆”一聲,土丘東側的空洞發生了嚴重塌方,飛泄而下的土塊碎渣將幾個戰士埋入洞中。院務處長獲知,即刻率其他的士兵搶救,經過一番手忙腳亂的扒土揚猹後,被埋的士兵被拖出洞外,接著送往急救室緊急搶救。也許得益於搶救得及時,幾個士兵終於擺脫了死神的糾纏,不久便恢複了往日的神情聲貌,重新投人了工作。隻是在挖掘中比往日小心了許多。
當洞穴挖到十幾米時,地下出現了赭紅中夾帶著白點點的花斑土,越往深處掘進越堅硬。當戰士們費了好大的勁終於穿透帶
花斑的紅土層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 塊又一塊的白裔
泥被挖了出來。這種白膏泥,戰士們在過去挖防空洞時未曾遇到過,若用手一捏,又細又軟,形同平時廚房裏炊事員揉搓著的麵團。麵對這種奇異現象,戰士們更加小心地挖掘,並越來越覺得此事有些蹊燒,立即向院務處長作了彙報。由於上次的塌方事故,院務處長被院長和政委教訓了一頓,險些挨了個處分。政委還以黨委的名義警告他,若下次再出現類似的事故,則軍法論處,決不姑息。這位處長在出了一身冷汗之後,對這個土丘的挖掘開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