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1 / 3)

袁宏道偶然間生病發熱不得不少穿衣服,丘長孺對他說:“天氣將要寒冷了,為什麼不多穿衣服?”袁宏道說:“多穿衣服怕會流鼻紅(指鼻血)。”丘長孺笑道:“少穿衣服怕會流鼻白(指鼻涕)。”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道學家說:“上天如果不生下孔子,人間永遠就像處於漫長的黑夜中一樣。”明代劉諧說:“怪不得上古伏羲皇帝以前的聖人,整天點火照明行走。”

談笑有我

任守備大員的某太監自恃地位高貴,矜誇炫耀,喜歡邀請結交士大夫,唯獨司徒王鴻儒每次都不去。有人拿這作為話題,王鴻儒說:“往來雖沒有我,談笑卻有我。”聽到的人都大笑。

窮客日來,正是窮底

明人潘景升家境雖然貧窮,但是客人來得很多,他每次都千方百計地款待歡送。他常對羅遠遊說:“別人的窮都有底;唯獨我的窮沒有底。”羅遠遊問:“為什麼?”

潘景升說:“窮客天天來,哪裏會有底呢?”羅說:“窮客天天來,這正是窮的底。”(潘景升說的“底”,是盡頭的意思;羅遠遊說的“底”,是根底、根源的意思。)

三分詩七分讀

北宋時,有個叫郭祥正的人路過杭州,把自己寫的詩拿去請教蘇東坡,他把詩朗誦了一遍,聲震林木。

讀完後,對蘇東坡說:“這首詩有分量嗎?”蘇東坡說:“有十分。”郭祥正非常高興。

蘇東坡接著又慢慢說:“詩本身有三成分量,朗讀有七成分量。”郭祥正聽後,又很不高興。

何得不斷牛肉

殿內將軍隴西人牛子充,曾對陽玠說:“你的羊長有疥瘡,恐怕不能食用。”陽玠說:“你的牛既然肥胖,正好可以烹宰。”

又一次牛子充見到陽玠吃芥菜,說:“你本身名字就叫玠,怎麼能還吃芥菜?”陽玠答道:“你既然姓牛,怎能不忌食牛肉?”

聽黃鸝聲

戴顒,字仲若,春天的時候,攜帶著兩個柑子和一壺酒,別人問他去哪裏。他回答道:“去聽黃鸝的叫聲。這樣可以針砭俗耳,激發寫詩的興趣和靈感。”

茂鬆清泉,山中不乏

潘師正隱居在嵩山逍遙穀,唐高宗召見他問需要什麼,潘師正回答說:“我所需要的是茂盛的鬆樹和清澈的泉水,山中不缺少這些東西。”

愛泉石煙霞

唐代隱士田遊岩屢次被朝廷征召都不出山,唐高宗駕臨嵩山,親自來到他的門前。田遊岩穿著山裏人的衣服,出來參拜,儀表和舉止恭敬、淳樸。高宗問:“先生近來好嗎?”田遊岩回答說:“臣愛好山中的流泉、石頭、雲煙和彩霞,如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我卒當以樂死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辭官歸家後,和一些朋友一起享受遊山玩水、泛舟垂釣的快樂,又跟道士許邁一起修煉服食丹藥,不遠千裏,四處采摘名貴藥材。在東部和中部各郡遊覽名山,泛舟海上,感慨地說:“我終會因為快樂而死去。”

酒穀有長春

有位客人拜訪陳繼儒的岩棲草堂,問他有什麼感慨而甘心隱居,陳拈取古人的詩句回答說:“得閑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客人問他平常都做些什麼事情,他說:“種花春掃雪,看篆夜焚香。”

問隱居有什麼益處,他說:“硯田無惡歲,酒穀有長春。”

問與哪些人來往,他說:“有客人來造訪,都說是伏羲時代的人。”

清風明月

謝惠連不亂結交朋友,家中沒有駁雜的客人,有時候獨自喝酒醉飲。曾經說:“進入我家的,隻有清風;與我共飲的,隻許明月。”

米家筆

羅遠遊家在呈坎山中,多古書舊帖。曹臣經常去拜訪他,好幾天不回來。一天,曹臣急著想回家,羅遠遊挽留他,不同意。

當時天將下雨,周圍的群山開始烏雲籠罩,遠眺鬆樹隻有上半截露在烏雲外麵。羅遠遊指著四周對曹臣說:“你縱使不留戀老朋友,難道忍心丟下這幅用‘米家筆’風格畫成的水墨山水畫嗎?”於是又留下來好幾天。

一丘一壑

晉明帝司馬紹問謝鯤:“你認為自己跟庾亮相比怎麼樣?”謝鯤回答道:“在穿戴整齊,莊嚴地侍立在朝廷上,成為百官為人處世表率方麵,臣不如庾亮;但在對一丘一壑的會心領悟方麵,臣自認為可以超過他。”

何可一日無此君

王子猷曾寄住在別人閑置的空屋內,剛搬進去住下來,就叫人種下竹子。有人問:“暫時居住一下,何必這樣麻煩?”王子猷吟嘯了好久,用手直指著竹子說:“怎可一天沒有此君!”

多情花鳥,不肯放人離去

蘇州隱士王賓,隱居在西山中。太子少師姚廣孝,以老朋友的身份去山中看望他,對他說:“寂靜的空山,怎能長久居住?”王賓回答道:“多情的花鳥,不肯放人離去。”

洗盡五年塵俗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