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真相與結局
劉裕用招安的策略,穩住了南方,他開始考慮解決北方的問題。胡人時常派兵馬南下,抓人、搶物、牽牲畜,鬧得邊境不得安寧。東晉采取在邊境屯兵的做法,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使邊關將領成了割據的軍閥,弄得朝廷不好控製。劉裕認為隻有帶兵北伐,將胡人打死打痛,把他們趕出中原,才是治本之道。
劉裕做著準備,他要進行一次真正意義的北伐。他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後院,南方的盧循。
間諜送回消息,說盧循又在大舉招兵買馬,估計軍力已達十萬。如他無造反之心,用得著養十萬人的軍隊嗎?先解決南方,還是先征北方,劉裕在反複思考與權衡。能不能想個妙計,一石二鳥,兩件事情一起做?
與胡人勾結,可恨!
劉裕寫信,說有要事相商,要李流到建康詳談。
劉裕打出這張牌,使李流為難起來。如不去,兩人之間的信任就蕩然無存,發展下去可能就是軍事對峙,甚至刀兵相見;如去了,是鴻門宴怎麼辦?西漢初年的呂太後對待韓信,就是將其騙到京城,然後殺害,這可是前車之鑒!
林巧怕李流去了回不來,堅決反對他前往。在部眾中,大多數人都持反對意見。
去,還是不去,最終還得李流拿主意。
李流決定去,而且隻帶一名照顧生活的隨從,可謂隻身前往。出發前,他交代後事,如真回不來,軍中事務由石勇負責,府內和家中事務由林巧打理。
半個月後,在林巧、石勇等人的期盼中,李流平安地從建康回來了,眾人皆喜。
李流則顯得心事重重。在建康,劉裕除了熱情接待外,還親口交代了一項任務,要自己去引誘盧循反叛,調動他的人馬北上,再尋機殲滅。李流心想,你要征剿盧循,如果需要我參與,隻要以皇帝之名下令就行了,反正我已歸順你了,現在叫我去誘騙盧循,從謀略上講,的確高明,但以我為餌,心裏有點不舒服。
前麵講過,李流是有城府之人,劉裕說起此事時,李流並沒反對,心理狀態沒讓劉裕看出來。說實話,他佩服劉裕,在說這件事之前,劉裕給他講了驅除胡人、收複中原的宏偉目標,他覺得劉裕目光深邃,是個能成大事之人。
糾結於這種矛盾的心理中,李流一時難以決策,他想拖上幾天再作決定。沒想到即將到來的一件事,促使李流下了決心。
第二天,李流吃完早點,門衛來報,說有一中年人求見。李流問來路,門衛說這人來自廣州,有重要事情稟報。來自廣州,莫非是盧循派來的?“請他進來,客廳相見。”李流說。
李流沒猜錯,此人是盧循的信使。他從鞋底裏取出一封信,說是盧循親手所寫,請李流過目。
盧循在信中,先是回憶了往日情誼,再講了劉裕獨攬朝綱等罪惡,最後講共同起兵反對劉裕。他具體的謀劃是:與北方胡人聯係,南北同時進攻,分散劉裕的兵力;自己從廣州北上,經長沙取荊州;劉裕南北皆顧,建康守備一定空虛,李流可趁機抄劉裕的老窩。
李流看完信,略為思考,問信使:“你在盧將軍府上做事嗎?”
信使回答:“實不相瞞,我不是街頭的送信人,而是盧將軍的幕僚。”
李流說:“那好。我就不寫信了,你把我的意思記下來,帶給盧將軍。第一,盧將軍所言,正合我意。第二,盧將軍謀略,我認為可行,三個方向齊動手,他劉裕沒有三頭六臂。第三,我手下隻有三萬人,攻下建康無絕對把握,盧將軍可否分出一支兵向我靠攏,同攻建康,以斷劉裕後路。”
送走信使後,李流叫來石勇和紅蓮,叫紅蓮用密寫術寫了一封信,安排他倆一起送到建康,親手交到劉裕手中。
自從與林巧完婚以來,李流多次聽到林巧講胡人殘害漢人的故事。沒想到盧循為一己之私,就與胡人勾結,可恨!所以李流決心幫助劉裕,徹底除掉盧循。
妻妾殉葬
後麵的事情就寫簡單點,劉裕轟轟烈烈地祭拜天地,率兵北伐,但出建康不遠,他就悄悄地回來。
盧循聽了李流之言,親率六萬人從長沙北征,令徐道覆率四萬人,從福建到磬安,與李流合兵北進。
在磬安北郊,徐道覆受到北府軍的阻擊。在最關鍵的時刻,石勇帶人斷了徐道覆的後路。四萬人馬全軍覆滅,徐道覆也死於亂箭之下。
荊州地界上,盧循與京口將軍劉毅交上火,戰事成膠著狀態之時,傳來了徐道覆全軍覆滅的消息。當知道了徐道覆慘敗的原因時,他把李流恨得咬牙切齒,但,又能改變什麼呢?
攻下荊州,占領建康,席卷全國,登上皇位,還現實嗎?肯定不現實了,各方麵的情況對自己都不利,還是回廣州吧。盧循撤兵了。但,劉毅仍一直在他屁股後麵追著打,到廣州郊外時,盧循隻有三萬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