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文化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具有北方滿-通古斯文化的濃厚特點。但是,對錫伯族文化,各類文字古籍文獻曆來載述無多,幾呈空白,對其研究帶來了困難。為了搶救本民族的文化資料,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多次深入各地錫伯族民間,廣泛搜集本民族傳統生產、風俗習慣、社會文化、民間文學藝術、信仰文化以及文史等方麵的資料,記錄數十萬字口述資料,拍攝幾千幅民俗圖片,發現了數部極其珍貴的錫伯族薩滿教神諭和薩滿用具,幾十年來,可謂收獲巨大。先後采訪的先輩有佟榮昌、圖奇春、舒慕同、肖夫、靈梅、賀雙信、佟富昌、吳景石、九菊花、爾梅等,其中佟榮昌、肖夫、靈梅、賀雙信、佟富昌、吳景石等老人均已仙逝,他們有的已過百歲之齡。他們提供的錫伯族生產習俗、風俗習慣、原始信仰、薩滿教、民國時期錫伯族社會生活等方麵的口述資料,都具有珍貴的資料價值,為錫伯族文化的發掘與整理作出了很大貢獻,錫伯族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其功德。本書之所以能夠順利出版,完全得益於這些資料;而且,我們兩位作者自幼年起也是在錫伯族大群體中長大,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便時時刻刻被本民族文化所熏陶,對本民族的文化了解比較透徹,這些為本書的寫作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使本書的知識性、資料性和權威性大大提高,達到了預期的寫作目的。錫伯族的原始信仰及薩滿教文化非常豐富,過去重視不夠,本書充分運用長期以來我們搜集整理的資料,將本民族的這一文化遺產作了重點闡述,希望引起學術界重視。本書的代序、第一至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九章由佟克力撰稿;第四至第五章、第七至第八章、第十至第十一章和附錄由賀靈撰稿;圖片由賀靈拍攝。
最後,感謝在撰寫過程中吳家多、韓國剛、佟玉泉、郭德興、安康、佟慶夫、安英新等先生給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