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國曾經創造過居於世界前列的燦爛的東方文化和科學技術,但自明清以後,中國社會發展速度明顯放慢。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是一個在清王朝統治下落後的封建國家。而此時的西方列強,正處在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大肆進行殖民擴張的時代。 1840年,以英國發動侵華的鴉片戰爭為開端,西方資本-帝國主義侵入中國。從此,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曆史。
進入近代社會後,在嚴峻的形勢麵前,中國人民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使自己的民族得以生存,使自己的國家走向富強?這個問題不可回避地擺在了中國人民的麵前。
由於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勢力侵入中國,從此,中國人民不但內受封建專製主義的殘酷統治,而且還深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和欺淩。國家領土被割裂,獨立主權被剝奪,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受到嚴重的束縛與壓抑,中國人民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整個中華民族經曆著空前的劫難。由於中國淪落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於是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正是在這種社會矛盾尖銳發展的基礎上,爆發了中國人民爭取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這個革命昀初是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以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製度,建立獨立的主權國家,發展資本主義為目的的,所以被稱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但是由於中國革命所處的特殊的時代背景以及國際環境和國內階級力量的變化,使資本主義在中國行不通,舊民主主義革命必然讓位於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結局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後,建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經過新民主主義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之後中國經曆了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麵曆史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的嶄新實踐中,開始找到了中國自己的正確建設道路,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指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勝利前進,這充分說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近現代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現代中國沿著上述曆史軌跡向前發展,其發展過程呈現出如下八個時間段:(1)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戰爭( 1840~1900年),這是中國人民探索國家出路的初期鬥爭階段,為資產階級革命做準備的階段;(2)從義和團的失敗到辛亥革命( 1901~1911年),這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醞釀、爆發、勝利以及走向失敗的階段,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頂峰時期;(3)從辛亥革命失敗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11~1921年),這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到山窮水盡,向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的階段;(4)從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革命到遵義會議( 1921~1935年),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的昀初實踐,在探索中國革命的規律和道路中曲折發展的階段;(5)從遵義會議到新中國的成立( 1935~ 1949年),這是在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以後,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發展,奪取勝利的階段;(6)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製度在全國的確立( 1949~195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迅速醫治好戰爭創傷,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化的階段;(7)從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到文化大革命的結束(1956~1976年),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前進,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艱辛探索的階段;(8)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到十六大以後的繼續發展( 1976~2005年),這是又一次偉大的曆史轉折,是改革開放、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階段。
中國近現代的曆史,就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者及其走狗的英勇鬥爭的曆史;是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中國各族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曆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朝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開拓前進的曆史。簡言之,近現代中國發展史,就是選擇富國強民和奔向小康社會,就是選擇社會主義和實踐社會主義的曆史。
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順應了曆史發展的潮流,中國人民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反映了中國近現代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