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m.js">

font-kerning:0pt">

7

外交部長李肇星答中外記者問

中央電視台

綜合頻道

8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次會議閉幕

中央電視台

綜合頻道

9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特別報道

中央電視台

綜合頻道

10

團結譜華章——民主展新顏全國政協第十屆三次會議隆重召開

中央電視台

綜合頻道

數據來源: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對全年收視前10位(TOP10)的節目進行統計分析,是國際電視市場調查行業經常使用的方法,因為全年收視排名前10位的節目情況,能比較清晰地顯示出市場對哪些類型節目有最旺盛的需求以及哪些電視台具有最強的競爭實力。通過對我國收視排名前10位電視節目的二年對比,可以大致看到:

(1)兩年來,全國所有收視前10位節目全部出自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顯示出該頻道強大的競爭優勢。

(2)《春節聯歡晚會》兩年來都是收視最高的節目,反映出受眾對該類節目有旺盛的需求。

(3)兩年來,唯一進入排名前10位的電視欄目是《新聞聯播》,分別排名前三和前五位,既反映出受眾對綜合新聞類節目的喜愛,也充分顯示出中央電視台在該類型節目上的強勢地位。

(4)《元宵晚會》兩年都是排名前四位,說明在特定的節假日,在以家庭為主要收視對象的情況下,中國觀眾對該類節目有強烈的收視偏好。

(5)兩年來,在20個排名前十位的節目中,新聞類節目有13個,占總量的65%,反映出中國受眾對新聞時事的強烈關注度,也進一步印證了“了解新聞時事是大多數中國觀眾收看電視的首選目地”這一對中國受眾收視傾向的總體認知。

(6)兩年來,在20個排名前10位的節目中,娛樂類節目有4個。這四個節目全是大型綜藝晚會節目,且都分別排名前一和前四位,說明在特定的節假日,大型綜藝晚會節目仍深受我國觀眾喜愛。

(7)兩年來,在20個排名前10位的節目中,教育類節目有2個,這兩個節目都是在《春節聯歡晚會》前麵介紹生肖的專題節目,且分別排名前二和前三位。本文作者認為,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時間和頻道,如果沒有這類節目多年來一直是在這個時間播出、已形成觀眾的收視習慣、已成為《春節聯歡晚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的前提條件,也許在全國收視排名前10位的節目中,沒有教育類節目。

(8)兩年來,在20個排名前10位的節目中,服務類節目有1個,是2005年排在第三位的天氣預報節目,反映出天氣預報類的節目已成為電視市場中重要的節目類型。

總之,本章不是本文的重點,作者隻是希望用新的節目分類體係中對節目A型的劃分方法,以新的視角來觀察一下中國電視節目市場的情況,初步檢驗一下新節目分類體係的應用效果。

結束語

在本文作者構建的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中,中國電視節目被劃分為4種A類型、27種B類型、84種C類型、約54種D類型。共約169種不同的節目類型。其中:

新聞類節目劃分為1種A類型、6種B類型、14種C類型、約12種D類型。共約36種節目類型。

娛樂類節目劃分為1種A類型、11種B類型、32種C類型、約23種D類型。共約59種節目類型。

bao.想看書來

全國收視前10位電視節目2004—2005年對比分析(2)

教育類節目劃分為1種A類型、4種B類型、19種C類型、約7種D類型。共約37種節目類型。

服務類節目劃分為1種A類型、6種B類型、19種C類型、約12種D類型。共約38種節目類型。

在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中,娛樂類節目的類型是最為豐富多樣的,這是其市場需求最為旺盛使然。

應該說,中國電視市場中的各種節目類型原則上都已包括在本文作者構建的這個節目分類體係中了(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電視新媒體中的新生節目類型不在此列)。本電視節目分類體係大致應該是目前中國電視節目分類研究中較為全麵係統的分類體係了。

在人類的認識史上,從將一事物同另一事物進行比較,找出事物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到依據事物本質屬性進行分類,是一個不小的進步。根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介紹,分類理論指“依據事物的異與同,或者與其某套標準的關係,將其分門別類的指導原則”。因此,嚴格意義上的事物分類,是一套非常嚴謹全麵的科學體係。然而,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在將個別事物集合成類或分別歸類時,除依據事物的屬性以外,還往往從某種現實的目的出發來確定相應的分類標準,在這裏,分類的目的就起著支配性的作用了。本文作者構建的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的目的性就非常強烈:希望它能緊密地聯係中國電視節目市場的實際,能有效地應用於電視節目的生產實踐。

電視節目分類是一個曆史過程。它伴隨著電視業的誕生而興起,也伴隨著電視業的興旺繁榮而不斷地完善、科學。特別是在社會急劇變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媒介——電視節目形態的變化更是層出不窮,再加上本文作者認識水平所限,因此,所構建的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肯定有一些不足,肯定還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對於這些缺點和不足,作者會在今後的研究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