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節目形態大起底: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作者:張海潮

序言

作者: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總局長胡占凡

這是一本為中國電視節目分類寫的書。既專業,又好懂,特別是對電視業內的專業人士應當很有用。

無論做什麼,如果想做好、做精,給它一個明白的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幾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耳提麵命:“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那麼,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中國電視難道至今沒有名份,沒有分類?當然不是。不但分過,而且有很多種分法,很多電視理論工作者對分類做過大量的潛心鑽研,成果累累。這本書實際上就是在這諸多成果之上的深入與延展。

顯然,這是必要的。

大家都能看到,這些年,電視節目幾乎每一天都在變化,每一天都會給你驚喜。仔細琢磨就會發現,許多從未見過的節目樣式出現了,許多過去看了多年的節目消失了,還有許多我們很熟悉的節目變得快要認不出了。這樣,在我們節目樣式的清單裏就出現了很多的空缺,這是一定要填補上去的。

更多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那些非驢非馬的新東西叫我們研究的時候很難落筆,很難把它們簡單地歸結為或甲或乙。它們往往是多種形式的雜糅和變異,有時候又是在幾種形式中遊動,你中有我,我中又帶你,共享幾種形式的基因與血脈。而這些四不象的家夥,往往是很有生命力的優良物種,我們敢忽視它們嗎?

我們不能無視這些變化。正是這些眼花繚亂的變化,催生了這本書。換句話說,跟蹤電視的發展與前進,研究其規律是一份責任和使命。而要取得對電視節目規律性的認識,第一步就是要給它們分派房間,不要讓它們走錯了門,“排排座,吃果果”。

這首先給電視研究提供了方便。有了這本書,電視節目的眉目會變得更加清晰起來,至少會減少走錯房間的概率。尤其是那些處在交叉與邊緣位置上的新門類,我們一眼就能看到它的門牌號,從而加深電視研究的科學性與係統性。

對看電視的人也有好處,那就是便於與電視節目的約會。一旦觀眾掌握了節目的分類,他們就會有意識地去尋找和發現,也就會對這類節目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再在多如牛毛的電視節目中亂打亂撞,不知道找誰去約會。

有了最新的科學的電視節目分類,就為我們對下一步的研究預留了空間。誰會預言明天又會有什麼新的電視樣式出現?誰會知道今天的節目樣式明天是否依然受寵?懂得了今天,我們會多一些對明天前瞻的科學與精確,減少研究的成本。

研究電視節目分類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但是值得做,它帶有根本性和基礎性,事業發展和產業發展都需要它。當然,像任何科學研究的成果都是階段性的一樣,電視節目的分類研究也是階段性的,電視在不斷發展前進,研究當然要與時俱進。這本書也一樣,要不了多久,它的紙頁也會漸漸泛黃,又會有更新的研究成果摞在它的上麵,這是進步,是好事,也值得我們去期待。

不過,還是先讀讀這本,才更清楚我們再去期待什麼。

書包網txt小說上傳分享

作者簡介

張海潮,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副總裁、博士、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

張海潮先生有豐富的節目製作和電視媒介管理、經營經曆。在節目製作方麵,創作策劃過眾多的專題節目、新聞節目、經濟節目、綜藝節目、電視劇節目、動畫節目和教育節目,是“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幸運52”等品牌欄目的主要創辦者之一。

在媒介管理方麵,擔任過“東方時空”、“實話實說”、“焦點訪談”的總製片人;CCTV-2、CCTV-12負責人。

在媒介經營領域,曾全麵負責過中央電視台的廣告經營,目前是《同一首歌》和動漫、體育等產業的負責人。

張海潮先生擔任過中國廣告協會主管電視廣告的副會長,出版著作:《世界一瞬間》、《電視中國》、《廣告競爭》、《眼球為王》。

電子郵箱:zhanghaichao_727@

書包網bao.想看書來

目錄

前言 4

第一章緒論 6

研究目的及意義 6.

1 電視節目分類對觀眾的作用和意義 9.

2 電視節目分類對學術研究的作用和意義 10.

3 電視節目分類對電視產業的作用和意義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1 節目與欄目 13.

2 分類與體係 14.

3 電視節目分類體係 15

國內外電視節目分類研究文獻綜述 15.

1西方國家有關電視節目分類的研究 15.

2國內有關電視節目分類的研究 24

研究的問題和研究方法 30.

1 研究的問題 31.

2 研究的方法 31

(1)選用係統論作為方法論,指導整體研究29

(2)綜合運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30.

3 研究創新點 33

第二章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34

國內外電視節目分類方法評述 34

2.國內主要電視節目分類方法 34

(1)電視台的節目分類方法32

(2)頒獎機構的節目分類方法34

(3)媒介研究公司的節目分類方法36

(4)港澳台地區的節目分類方法38

2.西方國家主要節目分類方法 41

(1)六分法和四分法39

(2)國際電視艾美獎的節目分類方法39

(3)歐洲世界電視數據公司的節目分類方法40

構建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的指導性原則 43

2.係統完整性原則 43.

2科學嚴謹性原則 43.

3突出重點原則 44.

4適用性原則 44

構建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的主要步驟和方法 45.

1充分了解當前節目市場現狀 45.

2明晰節目稱謂 49.

3減少識別誤差 49.

4設定分類維度 50.

5設定分類層級 50

(1)第一層級(A類型節目)48

(2)第二層級(B類型節目)49

(3)第三、第四層級(C和D類型節目)54

第三章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 58

主體框架 58

分類體係全圖 60

新聞類電視節目 62

3.B類型新聞節目 64

3.C類型和D類型新聞節目 66

娛樂類電視節目 71

類型娛樂節目 73

類型和D類型娛樂節目 78

教育類電視節目 90

類型教育節目 92

類型和D類型教育節目 93

服務類電視節目 97

類型服務節目 99

類型和D類型服務節目 100

第四章新分類體係下的中國電視節目市場觀察 106

四大類型節目市場格局2004—2005年對比分析 106

4.四大類型節目2005年收視比重分析 106

4.四大類型節目2004—2005年收視比重對比分析 107

四大類型節目中央、省、市電視台競爭格局2004—2005年對比分析 107

4.新聞類節目中央、省、市電視台競爭格局2004—2005年對比分析 107

4.娛樂類節目中央、省、市電視台競爭格局2004—2005年對比分析 109

4.教育類節目中央、省、市電視台競爭格局2004—2005年對比分析 110

服務類節目中央、省、市電視台競爭格局2004—2005年對比分析 110

全國收視前10位電視節目2004—2005年對比分析 111

結束語 114

後記 116

前言

本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中國電視節目的分類。

查遍了教科書和研究報告,筆者發現,經過了將近50年的發展,中國電視行業至今也沒有形成一個相對係統、科學、獲得廣泛認同的節目分類標準和體係。而“政出多門”的分類方法,對於中國電視節目的製作、管理、考核、評獎、交易乃至教學、研究、國際交流都造成了諸多的混亂和不便。

通過對國內國外電視台、評獎機構、教學科研和電視市場研究機構的節目分類方法和體係的深入研究對比,運用係統論方法、第一識別特征法、層級法、分類維度等方法,本文作者建立了一個基本能囊括中國電視所有節目類型,又與國際主要節目分類方法接軌的新型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在這個分類體係裏,中國電視節目被劃分成約169種不同的節目類別,它們分別為4種A類型、27種B類型、84種C類型和54種D類型。

新構建的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第一,科學係統。作為節目分類體係構建的首要目標,本係統的構建力求科學、嚴謹、係統全麵。整個分類體係基本囊括了中國電視所有的節目類型,既包括傳統的電視節目,也與時俱進地關照新生的節目形態;既關注大型、高收視率節目,也把像節目包裝、導視、廣告這樣的節目類型納入其中。

第二,符合國情。中國的電視市場雖然與西方國家電視市場有許多的共同點,但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本節目分類係統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具體國情。比如,對總數約有360餘種,擁有極其廣泛受眾的地方戲劇節目;對長盛不衰,深受我國觀眾歡迎的綜藝晚會節目都進行了專門的分類設項。

第三,突出重點。在中外電視市場上,產量最大,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主要有新聞、電視劇、電影、體育、音樂、綜藝、遊戲、紀錄片、動畫片等十來種類型。因此,本分類體係對於上述節目,在類型的劃分上自然要給予更細致周到的考慮。比如,對收視份額最大的國產電視劇,就細分成現實題材劇、曆史劇、案情劇、喜劇等類型;又如,對於需求旺盛的新聞節目,就細分成綜合新聞消息、分類新聞消息、新聞專題、新聞談話、國際新聞、大型新聞節目等較多的類型。

第四,具有前瞻性。在本分類體係中,對代表我國電視節目重要發展方向的脫口秀節目、真人秀節目、遊戲類節目、新聞雜誌節目、大型活動節目等節目類型都給予了特別的關注,盡量使分類係統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較長期的使用性。

第五,適用性強。構建新型的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的目的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而是為更有利於電視業的生產實踐,因此,廣泛的適用性是被著重考慮的問題。適用性在這裏主要是指本分類體係一是適合中國國情,適應節目的生產實踐和節目評獎、教學、科研等工作;二是基本可與國際上主要的節目分類體係接軌——中西方電視節目的更廣泛交融,是大勢所趨。其三,適用性強還表現在在新構建的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中,各種類別的節目原則上都可以利用大型媒介調查機構的收視調查數據進行定量的收視效果分析評估,從而使各類電視節目都能有精確的市場數據作為檢驗其傳播效果的參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研究是一個相當困難的課題。這裏指的困難除了來自專業方麵的壓力以外,還有來自對研究成果的認定方麵。因為對於電視節目的分類問題,每位業界人士、每位讀者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即使本文作者窮盡自己的所有努力,要構建出一個令業界和學界人士全滿意的中國電視節目分類體係都恐難以如願。經過反複考慮,筆者仍然堅持要進行這一課題,一是認為科學的電視節目分類係統是電視產業發展的基礎問題,它對節目生產、節目交易、教學科研、國際交流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二,電視節目的分類本身就是一個曆史的過程,它伴隨著電視的誕生而出現,並隨著電視業的繁榮興盛而不斷地發展完善,因此,要設立一個一勞永逸,沒有缺憾,沒有異議的電視節目分類體係的想法是不唯物,也是不現實的——完美是上天的尺度。隻要態度認真,隻要研究的結果能對業界,能對同仁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作者的努力也就有所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