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落日
咱們所說的這位政治新星姓柳名述,字業隆,機敏聰慧年少得誌,剛過三十歲就升任兵部尚書,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還有另一重身份。我們在之前說過,隋文帝夫婦有五子五女,文帝最痛愛的女兒,也就是最小的蘭陵公主。這位柳述柳尚書,就是當朝駙馬,蘭陵公主的丈夫,當今皇帝的乘龍快婿。柳述當年步入仕途,就是由東宮太子親衛做起,和舊太子楊勇關係親近,所以這位駙馬爺的政治傾向倒向舊太子一側。我們在《大隋演義》這部書一開始就說到關隴集團內部的姻親關係,千絲萬縷,把各類角色都彙聚在這個龐大的網絡內,一直影響到後來大唐王朝。
自柳述提升兵部尚書以來,在朝堂之上,公開與楊素分庭抗禮,楊素說東,柳述說西,事事相悖處處掣肘。比方說,楊素批示的文件,下達到柳述這裏,柳述直接駁回,“告訴宰相大人,就說我柳述不同意。”楊素是幹著急沒法治,你楊素再親,也不如人家女婿親。柳述就成為隋文帝晚年,朝廷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仁壽四年春天,六十四歲的隋文帝在宣華夫人陳惠兒的陪同下,第六次駕臨岐州仁壽宮,這是他第六次來,也是最後一次來,他將在這裏永遠告別他自己一手創建的帝國王朝。以往的歲月,都是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相伴陪同,夫妻雙雙出遊,到現在,藕斷絲連物是人非,所以每每想起亡妻,隋文帝都禁不住暗自神傷。來到仁壽離宮,隋文帝本意是避暑消夏,度過三伏,在晚上的時候,宣華夫人就發現周圍山坡之上,影影綽綽有綠色的火焰,這火焰時而懸騰,時而消失,叫人實在是有點心虛害怕。隋文帝告訴她,你不要怕,那是當年修築仁壽宮時,勞累致死的工匠的屍骨,因為掩蓋不實裸露變化,在夏夜高溫形成鬼火。說到此處,文帝命令宮人,設置瓜果酒蔬,祭奠亡靈。
事情過後不久,隋文帝在仁壽宮大寶殿,是一病不起。富貴在天,生死有命,是人,就有這麼一日等待著你,就算你天大的英雄,也逃不脫生死之關。“萬歲”的口號,隻是一種希望,和人的壽命無關。文帝一病,震動大隋,文武百官亂作一團。太子楊廣正在大興城監國主政,聞聽急報,迅速趕來岐州仁壽宮,覲見自己的父皇。大寶殿內,父子這一見,真情流露,生死離別,楊廣口尊一聲“父皇”,早已是泣不成聲。老楊堅強打精神,撐住身體,招呼楊廣,“孩啊,你來了……,我念你很久了!”隋文帝這是幹什麼,生死之際,文帝這是要交代後事,知道自己來日不多凶多吉少,要把這個帝國留傳給自己的繼承人。
皇帝身在宮外,遠離京都,出現危機,這可是國家大事。因為這個時節,朝廷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穩定,這是一個帝國最為敏感的時候。當時在皇帝身邊的除了宣華夫人、太子楊廣,還有就是宰相楊素、尚書柳述等一班文武。總的說來,有楊廣這麼一位繼承人,隋文帝臨走上路,算是心有安慰。仁壽四年七月十日這一天,眼見隋文帝已經是病入膏肓無藥可醫,剩下來,隻能是等待死神招喚。麵對著親生骨肉,楊堅唏噓淚流傷感不已,低聲告訴楊廣,“此次出京,來到仁壽宮避暑,這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臨走之時,章仇(qiú)太翼先生就曾經勸諫過我,說我不應該隨便離開國家的京都。我當時不納逆耳忠言,還把章仇太翼下到大獄,看來他是正確的,你回到大興之後,要把人家放出來,日後可以厚待重用。”這時候,其他朝臣也一同趕來大寶殿,聆聽帝君的垂訓,隋文帝眼含熱淚,與他們一一握手訣別。
隋文帝病臥仁壽宮,眼看就不行了,他的死就成為中國曆史上一個難解之迷。隋文帝臨終,皇宮大內究竟發生了什麼,咱們下文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