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隋演義 降生般若寺(1 / 2)

大隋演義

——二十四史演義之一

第一回降生般若寺

一片殘山並剩水,年年虎鬥龍爭。秦宮漢苑晉家塋,川源流恨血,毛發凜威靈。

白發詩人閑駐馬,感時懷古傷情。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上麵念的這首詞叫做《臨江仙》,出處呢,來自《二十一史彈詞》。是明朝的大才子,正德年間的狀元楊慎楊升庵所作,感歎的是朝代興亡,歲月無情!

中華民族有自己的浩瀚的曆史,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也有說不盡英雄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曆史長河浩浩蕩蕩,奔流不息。

今天我們說的這部書叫做《大隋演義》,它既不同於民間的小說,也不同於正統的史書。它是以民國年間,浙江名士,一代曆史學家蔡東藩先生的《曆朝通俗演義》為範本,經過改編而成。

大隋朝是一個統一的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它從公元581年建國,到公元618年滅亡,隻有短短的38年,這38年間隻經過了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亡國皇帝隋煬帝楊廣兩代君主。在前期,它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實現了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融合,創造出驚人的輝煌成就。在後期,又突然之間刀兵四起急劇衰落,瞬間就煙消雲散破產崩盤。

出世

說到大隋朝,我們先從它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說起。楊堅,出生於公元541年,當時正是中國曆史的南北朝時期。楊堅所在的國家叫西魏國,他出生的地點呢,在西魏國的國都長安附近的馮翊(yì),就是現在的陝西省大荔縣,當時它隸屬於中央直轄,號稱“三輔重鎮”之一。大荔地處關中平原東部,位於黃河、渭河、洛河三河交彙之地,是陝西省的東大門,有“千年河西故地,關中米糧之川”的美譽。奇怪的是,楊堅降生的地方,是在一座寺廟裏,史書記載叫做“般若寺”,這個孩子從一出生就和我佛如來結下了不解之緣,不過他的命運要比唐僧好得多,沒有生下來就扔水裏泡三天。

更叫人奇怪的是,楊堅出生不久,他們家來了一個尼姑,非要收養楊堅不可,這個尼姑叫智仙師太。這裏說明白點,這位師太是從東方而來,不是從峨嵋山上下來的,和江湖上五大門派沒有任何瓜葛。她對楊堅的父母說,你們家這個孩子生得太異常了,和普通的孩子可不一樣,不適合在民間生長,應當在寺廟裏養著。這個事叫楊堅的父親楊忠就很為難,雖然他們夫妻倆都很信仰佛教,但孩子畢竟太小了,抱出去也不放心哪。好在他們家裏宅子比較大,有的是房間,因為那時候楊忠已經是大將軍了,怎麼辦呢,就在家裏騰出地方來蓋了一座尼姑庵,供智仙師太帶著楊堅居住。智仙還給孩子楊堅起了一個小名,叫做那羅延,“那羅延”是梵文,翻譯過來呢,就是金剛力士,是佛教裏的護法大神。佛經上講,那羅延長得金身八臂,跨下金翅大鵬,手中降魔法器。

根據史料記載,楊堅出世的時候,和其他中國的開國帝王一樣,天地之間有奇異的現象發生,據說是“紫氣充庭,神光滿室”。你像漢朝的漢高祖劉邦劉三爺出世的時候,雷電交加;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趙公子出世的時候,紅光滿室。那麼這些神奇怪異的說法是不是真的應驗到這些英雄帝王身上呢,書上姑且那麼一說,咱們姑且那麼一聽,因為有些自然現象不好用今天的科學來解釋。

楊堅的父親叫楊忠,是當時西魏國“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在年青的時候,就參軍當兵,跟隨著鮮卑族的軍官駐守在塞外六鎮,楊忠自己是漢族,當時中國北方是少數民族鮮卑人當皇帝。那個年代,戰亂頻仍,幾乎天天都在打仗,作為軍人,楊忠出生入死,到處征戰,整年介過著刀頭上舔血的日子,居無定所四海為家。到後來,他聽說自己的老上司一代梟雄宇文泰在長安做了西魏國的大丞相,就與戰友們前去投奔。宇文泰誌向遠大雄心勃勃,身邊正是缺少人才的時候,楊忠等人來了,自然高興。再加上楊忠能征慣戰屢立戰功,大丞相宇文泰挺夠哥們意思,就保舉他為“十二大軍”之一。楊堅出生那一年,楊忠就已經36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