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場比賽,是屬於孟浩和那趙才子的。孟浩相信,這最後一場比賽過後,他們的陰謀也會顯露出來。
緣何孟浩如此淡定,似乎一點也不怕知州的陰謀?原來,孟浩自持武藝高強,這滄州城中想要留住自己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就算那知州大人派官兵來抓自己,相信也能全身而退。除此之外,孟浩實在是想不出那知州還有什麼可以用來對付自己一個平民?
如若真的是如此,那麼孟浩也在滄州待不下了,隻有提前去延安府投奔那種師道了。
孟浩也感覺奇怪,這知州堂堂一名朝廷命官,為何要舉行如此大的比賽,隻為算計自己?按理說,他隻要下令官兵捉拿自己就行了,完全不用費如此周折。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怕是孟浩一輩子也不會知道。
很快,最後一場比賽開始了。隻見對麵那知州對趙才子耳語了幾句,那趙才子滿臉陰險的看著孟浩,緩緩走上台。孟浩平靜的走上台,與趙才子互相行禮。
比賽開始!
隻見趙才子首先道:“這第一道題不如就又孟兄先出。”孟浩道:“恭敬不如從命。”孟浩思索了一會,道,“半邊有毛半邊光,半邊有味半邊香。
半邊吃的山上草,半邊還在水裏藏。(鮮)”這句相對簡單,不過是孟浩的試探而已。
隻見那趙才子幾乎不假思索便道:“水裏遊魚山上羊,東拉西扯配成雙。
一個不吃山上草,一個不會水中藏。(鮮)”隨後便道,“一點一橫長,一甩去南陽,南陽兩棵樹,長在石頭上。磨遇水立成河,同伴就稱哥,頭頂大得奇,傍人又如何。打一字。”孟浩也不示弱,立即道:“可!”
二話不說,孟浩又道:“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打一動物。”這是唐代詩仙李白所做的一首詩,謎底也比較簡單。那趙才子又是沒有思考,張口便道:“螢火蟲。”
“遠看山有色,近聽鳥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畫。”
“你共人女邊著子,怎知我門裏添心。打二字。”
“好悶。”
“新月一鉤雲腳下,殘花兩瓣馬蹄前。打一動物。”
“熊。”
兩人爭鋒相對,四目直視,誰也不讓誰。彼此都能感覺到對方隱藏著的殺氣!
台下之人見兩人幾乎都是沒有經過思考便說出了答案,人人不禁汗顏,感歎彼此之間差距真大!這往往台下之人還一點頭緒都沒有,台上二人便已將答案說出。
孟浩道:“勸君更盡一杯酒。打一古人名。”這時,那趙才子終於停頓了兩秒,但也僅僅隻是兩秒,便道:“比幹。”
“日落香殘,免去凡心一點。爐熄火盡,務把意馬牢栓。打二字。”
“禿驢。”孟浩見試探的差不多了,便出了一個稍微難一點的。“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狸貓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