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真正的成功者,並不是單純地參照他賺了多少錢,擁有多少經驗,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人擁護他、讚賞他,也就是他的人脈資源夠不夠廣。人脈廣相當於有了更多的靠山,哪裏有靠山哪裏好辦事。
據《羊城晚報》報道,僅2005年,廣東已有400多名民營企業老板自費到中央黨校學習。他們學習的課程有政治政策、經營管理,通過學習,他們了解了國家相關的政策和經濟形勢。這些到中央黨校“充電”的民營企業老板來頭都不小,有億萬富豪如誌高空調創始人李興浩,有行業領軍人物如綠茵閣的林欣、天天洗衣的盧誌基等,還有不少新秀。這些學員所掌控的企業1/4屬於廣東百強民營企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民營企業家來黨校學習的目的恐怕不是單純為了學知識這麼簡單,他們希望通過黨校這個平台結交更多的“大人物”,在中國的“心髒”找到自己事業發展中的“靠山”。李興浩說:“到黨校脫產學習,雖然會耽誤一點生意,但領悟了很多破解難題的方法,結交了很多朋友,值得!”結交朋友,結識上級領導,使他們支持自己的企業,才是這些民營企業老板到北京“充電”的真正意圖。
“靠山”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可以依托的力量。要在複雜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斷提升自己,就必須尋找靠山,得到組織和領導的支持、鼓勵、提攜,借助別人的力量,壯大自己的勢力。
我們提倡“有了靠山好辦事”的人脈觀,但值得強調的是,我們尋找和利用靠山的手段必須是建立在公正、合理和合法的基礎之上,必須講究誠信和互助互利,而不能企圖借助靠山的庇護,不顧一切地去做違法或有悖倫理道德的事情。
史丹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過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所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社會關係。從這個令人震驚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人脈對一個人的財富積累是多麼重要。如果你生來沒有富爸爸,也沒有娶到富家女,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人生第三個扭轉命運的機會,那就是從現在起儲蓄你的“人脈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