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的曆史意義是什麼?它的弱點是什麼?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和它取得的成功,證明帝國主義列強畢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國的命運。這次革命的意義在於:它不僅推翻了清王朝,而且使幾千年來的君主專製製度從此結束,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這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中國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人民戰勝了清王朝這個賣國的封建的專製政府,打亂了中國原有的反動統治秩序,使它再也無法重新穩定下來,從而為此後革命鬥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也有明顯的弱點:它沒有能提出一個明確而完整的反對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封建社會製度的政治綱領,沒有能比較廣泛地發動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下層勞動群眾,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地領導這場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2.什麼是俄國“十月革命”?其曆史意義是什麼?

俄國十月革命是俄國無產階級為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舉行的一次武裝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在列寧的領導下,彼得堡的工人群眾發動武裝起義,推翻反動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第二天,全俄工農兵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以及其他一係列維護工農利益決議案。隨後,蘇維埃政權在俄國各地相繼建立。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人類曆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極大地改變了20世紀世界曆史的進程。它喚醒了西方的無產階級,也喚醒了東方的被壓迫民族。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西方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與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開始會合,如海潮洶湧,衝擊著資本主義世界的堤防。從此,世界上出現社會主義製度和資本主義製度相鬥爭、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相對立的新格局。3.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口號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基本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製和迷信盲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實行文學革命。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兩大基本口號,一曰民主,二曰科學,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4.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是什麼?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啟導了廣大人民的覺悟,準備了革命力量的團結,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5.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是什麼?意義是什麼?

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製,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聯合共產國際。綱領明確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並確定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

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長時期的艱苦探索,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正確的革命理論,認識到隻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他們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6.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適應了近代以來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擁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夠為中國革命指明前進的方向。正是這個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雖然這時它的力量還很弱小,但它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曆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麵目就煥然一新。7.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的黨,是一個新型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是在特定的社會曆史條件下產生的。一方麵,它成立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破產之後。它所接受的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是在鬥爭中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另一方麵,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特別尖銳。中國工人階級雖然還比較年輕,許多工人從前還是小生產者,但是它身受外國帝國主義者和本國資產階級、封建勢力的殘酷壓迫和剝削,革命要求極其強烈;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缺乏改良主義的深厚的經濟基礎;中國也沒有經過歐洲那樣的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時期,中國工人階級根本不可能進行和平的議會鬥爭,很少可能對資產階級民主製度產生幻想。所以,黨沒有受到第二國際的影響。從一開始,它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的黨,是一個新型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8.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近代中國曆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

中國共產黨誕生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不是偶然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麵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勢力,革命任務艱巨而又複雜,迫切需要堅強的領導力量。但近代中國的曆史表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都沒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責任,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20世紀初,先後建立起來的不同性質的政黨都未能提出正確的綱領並發動人民群眾,以解決近代中國社會所麵臨的迫切問題,中國人民和中國革命呼喚著新的領導階級和新的政黨組織。至於各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社會改造方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所麵臨的問題,無法用它們來完成中國革命的任務。這樣,中國先進分子終於選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社會的武器,選擇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並根據列寧的建黨學說組建起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適應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中國曆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9.黨的二大宣言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二大通過的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文件。宣言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中國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提出在目前的曆史條件下,黨的奮鬥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實際上製定出了黨在現階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即黨的最低綱領。宣言又指出:黨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製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表明黨的二大宣言堅持了一大綱領所規定的黨的最終奮鬥目標,即黨的最高綱領。

二大宣言初步闡明了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策略、任務和目標,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途。這就是:革命的性質是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革命的動力是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策略是組成各階級的聯合戰線;革命的任務和目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的統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10.黨的二大宣言的曆史意義是什麼?

黨的二大宣言第一次將黨在民主革命中要實現的目標同將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要實現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不僅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任務,並指出要通過民主革命進一步創造條件,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一次深化,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成果。它為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獲得獨立和解放、為中國革命的正確進行指明了方向。從黨的一大確定直接搞社會主義革命,到二大確定首先進行民主革命然後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是黨的戰略方針的一次重大轉變。11.什麼是西湖會議?

西湖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召開的一次特別會議。為了解決國共合作的方式問題,根據馬林的建議,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杭州西湖舉行會議,討論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問題。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燾、高君宇及馬林、張太雷出席會議。馬林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建議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起初,與會的中央執行委員不讚成馬林的建議。經過馬林的解釋和說服,並經過充分討論,會議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條件下,由共產黨少數負責人先加入國民黨,同時勸說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關於國共合作政策由黨外合作到黨內合作的轉折點。12.什麼是香港海員罷工?

香港海員罷工,是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直接同帝國主義勢力進行的有組織的較量。1922年1月,香港海員為要求增加工資舉行罷工。他們在蘇兆征、林偉民等領導下,克服港英當局的種種阻撓和破壞,將罷工堅持了56天,使香港的海上航運、市內交通和生產事業全部陷入癱瘓,終於迫使港英當局取消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答應為海員增加15%~30%的工資。這次罷工由於它的反帝性質,得到孫中山和國民黨的支持。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也對香港海員罷工給予援助。罷工的勝利,增強了工人階級的戰鬥勇氣和信心,推動了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13.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曆史影響是什麼?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的頂點。這次大罷工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它雖然遭到失敗,但卻以工人的生命和鮮血進一步喚醒了中國人民,使他們更明確地認識到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中國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敵人,必須與之鬥爭到底。14.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根據列寧的建黨學說組建起來的。雖然在創建初期黨的大多數成員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工人黨員很少,然而,判斷一個政黨的性質,主要不是看黨員的成分,而是看它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中國共產黨從創建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以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代表者的麵貌出現的政黨;它以完成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終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因此,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15.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鬥爭實踐的經驗教訓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初期的鬥爭實踐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經驗教訓。第一,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對於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的工人階級來說,不能單靠自身的孤軍奮鬥,必須同其他民主力量合作,必須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運動的勝利。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階級不能享受起碼的民主權利,幾乎所有規模較大的工人鬥爭都受到反動政府的武力鎮壓。這表明,沒有革命的武裝鬥爭,單靠罷工這個武器,主要進行合法鬥爭,是不可能取得革命勝利的。第三,黨必須大力吸收工人、農民中的先進分子,盡快壯大自己的隊伍,不斷擴大和鞏固自身的組織,才能適應領導不斷發展的革命鬥爭的需要。16.什麼是“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運動席卷全國,規模之宏大,發動群眾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革命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通常稱它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17.黨的三大的曆史功績和不足是什麼?

黨的三大正確地估計了孫中山的革命立場和國民黨進行改組的可能性,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用這種形式實現國共合作。

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對於國共兩黨的發展,對於中國革命的前進,都是有利的。因為這樣做,使中共有可能更有力地影響國民黨的政策,推動國民黨的革新,推動在它影響下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群眾投入革命;這樣做還有利於通過國民黨的組織去發動工農群眾,從而使國民黨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獲得新的生命;也有利於共產黨從比較狹小的圈子裏走出來,在更廣闊的革命鬥爭的天地中接受鍛煉,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所以中共三大的決定是有巨大曆史功績的。

黨的三大明確規定,在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是正確的。

可是,三大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沒有提出工人階級應當努力爭取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的問題。這反映了黨還處在缺乏經驗的幼年時期。18.為什麼說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出席開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產黨員20多人。李大釗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大會通過的宣言,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民族主義突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民權主義強調民主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義則以“平均地權”、“節製資本”為兩大原則。這個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會選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伯渠、瞿秋白等十人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約占總數的1/4。雖然國民黨內部情況相當複雜,但它已開始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

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這次合作實現後,以廣州為中心,彙集全國的革命力量,很快開創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麵。19.黨的四大的曆史功績和不足之處是什麼?

黨的四大的曆史功績在於:一是提出了中國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二是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三是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指出在“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同時,既要“反對封建的軍閥政治”,還要“反對封建的經濟關係”。這表明,黨在這時已經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要點提出來了。四大的不足之處是:對如何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特別是如何正確處理在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中的種種複雜問題,並沒有作出具體的回答;對政權和武裝問題的極端重要性仍缺乏足夠的認識。20.五卅運動及其曆史意義是什麼?

五卅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領導的一次以工人罷工為重心的全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被日本資本家槍殺。5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30日在租界內舉行大規模的反帝示威活動。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舉行街頭宣傳和示威遊行,租界的英國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開槍,打死13人,傷者不計其數。此後幾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連續發生英、日等國軍警槍殺中國人的事件。這些事件,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形成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抗議運動。這就是五卅運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卅運動,是中華民族直接反抗帝國主義的偉大運動。它衝破了長期籠罩全國的沉悶的政治空氣,大大促進了群眾的覺醒,顯示了各革命階級、各階層民眾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聯合鬥爭的巨大威力,給了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擊。21.省港大罷工的曆史意義是什麼?

省港大罷工是1925年6月至1927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反抗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政治大罷工。它在經濟上、政治上給英帝國主義者以沉重打擊。組織嚴密、戰鬥性很強的10多萬罷工工人集中在廣州,成為廣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為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維護社會秩序,為準備北伐戰爭作出了突出貢獻。省港大罷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和奮鬥精神,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22.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主要論述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