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好景不長,到的向家不足三個月,向府便因為年景不好,生活拮據,最後,隻得再次的將府上的下人出售。
萬般無奈之下,楊母為了讓弟弟過上安穩的日子,隻得像向府的主人祈求,將自己變賣,把弟弟留下。向府也被兩姐弟的感情所感動,最後答應了楊母的請求。
就這樣楊母和自己年僅八歲的弟弟分開了,這一分開就是整整二十五年。
分開後的楊母被賣到了蘇州,從經差一點就被人販子賣到了青樓,興得此時一對夫婦來到這裏,將楊母買了回去。
無巧不成書,此夫婦二人便是楊帆現在的外公外婆了,楊帆的外公早年受到徐家的知遇提攜之人,隻是後來因不滿朝廷的所作所為,便毅然辭官回鄉,聽到徐文長出事的消息時,便四處打聽徐家後人的下落,輾轉半年之久總算是將恩人的後人給找到了。
夫婦二人對於能夠找到故人之後也是非常高興的,將其領回家中後,對其說明情況,因為怕被朝廷追究,徐氏便以收楊母為義女的名義將其在徐府養了起來。
“那娘親當時沒有讓外公或外婆去將舅舅也一起贖回來…”
“當然了,在我得知事情的始末之後便央求你外公外婆幫忙尋找你舅舅,隻是那時我年紀幼,隻知道那家人姓向可是具體在揚州,可是具體的地址卻是記不清了…”楊母眼睛空洞的望著前方,記憶像是深陷進了過去,臉上滿是自責的道“當你現在的外公通過人牙子打聽到向家的地址時,在趕過去已經晚了。向家已經被一場大火燒了個精光,沒有留下哪怕一絲的痕跡…”
“所以娘親一直以為舅舅也在那場大火中喪生了…”
“是啊?一場大火將向家上下燒了個精光,你外公也是四處打聽,卻也毫無線索,最後隻好不了了之。”說道這裏楊母看了看手中的荷包,眼中再次煥發出了神采。
“那我爹可曾知道娘親的身世…”楊帆有些好奇的問道。
“我在蘇州徐家呆了五年,可以說徐府帶我恩重如山,如果將來有機會帆兒定要幫娘親還了這份恩情…”楊母沒有直接回答楊帆的好奇,而是接著之前的話講了下去。
剛開始的時候,楊母還抱著複仇的期望,隻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漸漸的覺得報仇的期望越來越小,最後隻能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家逢巨變,相依為命的弟弟生死不知,種種打擊使得年方十三的小姑娘再也經受不住病倒了,足足在床上躺了半年之久,才總算恢複過來,這段時間多虧了外婆的照顧,楊母才能轉危為安,逐漸康複,可以說外婆徐氏算是楊母的再生父母,是以楊母一直都對外婆徐氏敬愛有加,拿她當做親娘一樣對待。”
姑娘長大了,總歸是要嫁人的,經過媒婆的穿針引線,徐家與杭州的楊家結成了親家。
楊母也在十八歲那年嫁到了杭州楊家,並在第二年生下了楊帆。
“你父親也是在我生下了你之後,才知道這件事情的…”說道楊父,楊母的臉上再次的出現了溫柔的笑意。
楊帆能夠從楊母的臉上看到楊母對於楊父的深深愛戀,更有著一種相濡以沫白頭到老的韻味。
“你父親因為這件事情,沒少四處奔波打聽…”
“那娘親除了舅舅之外,還有別的親人嗎?流放邊疆的外公外婆們現在還健在嗎”楊帆感覺自己問了句廢話,卻又不得不問的話。